坏事变好事的成语,形容事物由坏变好的成语,四字成语,四字词语
- 暂无分类
- 2025-03-21
- 1热度
- 0评论


“形容把好事变坏事 坏事变好事”的成语是什么
“塞翁失马”这个成语出自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,讲述了一个故事,一位边塞老翁的马不慎走失,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,但老翁却说这未必是坏事。后来,那匹马带着一群好马回来了,人们都来祝贺老翁,老翁却说这未必是好事。不久,边境发生战争,很多年轻人因战事丧生,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瘸而免于征战,得以父子团圆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时虽然遭受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,或者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
“适得其反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比如,邹韬奋在《〈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〉弁言》中提到,如果不懂得爱护干部,而只是对一般同事求全责备,这种做法在事实上也会适得其反。
“背道而驰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。鲁迅在《坟·从胡须说到牙齿》中提到,道学先生禁止某些行为,虽然看起来与这些行为背道而驰,但实际上却是心心相印的。
“物极必反”这个成语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端,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。这个成语告诉我们,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,过分了就会产生反效果。
“事与愿违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,事实与愿望相反。三国魏·嵇康在《幽愤》诗中写道:“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表达了他原本的愿望未能实现,导致处境艰难的遗憾。
- 内容导航:
- •形容事物由坏变好的成语
- •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怎么用
形容事物由坏变好的成语
-
1、兴尽悲来
成语的意思:高兴到极点,悲哀就来了。指任何事都不能过分。
-
2、苦尽甘来
成语的意思:艰难的日子过完,美好的日子来到了。
-
3、点石成金
成语的意思: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
-
4、物极必反
成语的意思:极:顶点;反:向反面转化。事物发展到极点,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
-
5、因祸得福
成语的意思:变坏事为好事。
-
6、改邪归正
成语的意思:邪:不正当、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。
-
7、弃恶从善
成语的意思: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。
-
8、否去泰来
成语的意思:指厄运过去,好运到来。
-
9、放下屠刀
成语的意思:放:安放,搁置;屠刀:宰杀牲畜的刀。佛教语,劝人改恶从善。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。
-
10、翻天覆地
成语的意思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。也指闹得很凶。
-
11、化腐朽为神奇
成语的意思:神奇:神妙奇特的东西。变坏为好,变死板为灵巧,变无用为有用。
-
12、浪子回头金不换
成语的意思: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。
-
13、失之东隅
成语的意思:东隅:日出的地方。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。
-
14、乐极生悲
成语的意思:高兴到极点时,发生使人悲伤的事。
-
15、因祸为福
成语的意思:变坏事为好事。
-
16、重新做人
成语的意思:指已认识、悔改所犯罪过,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。
-
17、立地成佛
成语的意思:佛家语,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,弃恶从善,即可成佛。此为劝善之语。
-
18、塞翁失马
成语的意思:塞:边界险要之处;翁:老头。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。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
-
19、洗心革面
成语的意思: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悔改。
-
20、否极泰来
成语的意思:逆境达到极点,就会向顺境转化。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。
-
21、浪子回头
成语的意思:浪子:二流子。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。
-
22、弃暗投明
成语的意思:离开黑暗,投向光明。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,走上光明的道路。
-
23、从恶如崩
成语的意思: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。
-
24、从善如登
成语的意思: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,比喻学好很难。
-
25、收之桑榆
成语的意思:指初虽有失,而终得补偿。后指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
-
26、歪打正着
成语的意思: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,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。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,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。
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怎么用
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怎么用如下:
否极泰来和物极必反都是中国古代的成语,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到了极致之后,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
否极泰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,坏情况到了尽头,好情况就会到来。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事物经过长久的坏境之后,会逐渐变好。比如,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之后,可能会否极泰来,迎来更好的发展。
物极必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,事物发展到极点,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种事物在达到极致之后,会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比如,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过度,可能会导致物极必反,产生相反的结果。
在使用这两个成语时,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来选择。如果是在描述一种事物经过长久的坏情况之后,开始变好,可以使用否极泰来。如果是在描述一种事物在达到极致之后,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,可以使用物极必反。
由来
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,其中96%为四字格式,也有三字、五字、六字、七字以上的成语。如“五十步笑百步”、“闭门羹”、“莫须有”、“欲速则不达”、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等。成语一般用四个字,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。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就以四字句为多,古代历史《尚书》,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。
后来初学读的三、百、千: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,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。《四言杂字》《龙文鞭影》初、二、三集,都是四言。这虽然是训蒙书,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、所乐诵。古人有些话,本来够得上警句,可以成为成语。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,比较麻烦,也就只好把它放弃,作为引导语来用。
例如"宋朝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有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之语,意思很好,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,就没能形成成语,我们只能视为警句,有时可以引入文章。而如"吃苦在前,享乐在后",就容易说,容易记,便可以成为成语。而同在《岳阳楼记》中的一句"百废俱兴",因为是四个字,所以就成了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