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膏腴之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2热度
- 0评论


膏腴之壤:
拼音:gāo yú zhī rǎng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膏腴之地
反义词:不毛之地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指土地肥沃的地区
成语解释:
膏腴:土地肥沃;壤:土地。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东据城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。”
英语翻译:fertile soil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膏” 的基本字义:
肥,肥肉:~粱(肥肉、细粮)。~腴。~沃。 脂油:春雨如~。~泽(a.滋润作物的及时雨;b.喻给予恩惠)。 中医指心尖脂肪,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:病入~肓。
含有
“膏” 的成语:
民脂民膏
焚膏继晷
民膏民脂
膏车秣马
膏唇贩舌
膏粱文绣
敲髓洒膏
剩馥残膏
余膏剩馥
雨膏烟腻
纨绔膏粱
煎膏炊骨
膏粱纨绔
燃膏继晷
残膏剩馥
继晷焚膏
膏场绣浍
膏唇拭舌
膏粱锦绣
膏粱纨袴
“腴” 的基本字义:
腹下的肥肉:“桀纣之君,垂~尺余。” 肥胖:丰~。 土地肥沃:膏~。~润。 丰裕。
含有
“腴” 的成语:
膏腴贵游
膏腴子弟
膏腴之壤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壤” 的基本字义:
松软的土,可耕之地:土~。沃~。~土。 地,与天相对:霄~。天~之别。 地区,区域:~界。接~。穷乡僻~。 古同攘,纷乱。 古同穰,五谷丰收。
含有
“壤” 的成语:
穷乡僻壤
貊乡鼠壤
偏乡僻壤
穷山僻壤
穷村僻壤
叩石垦壤
穷泉朽壤
冰解壤分
鼓腹击壤
击壤鼓腹
进壤广地
土壤细流
熙熙壤壤
遐方绝壤
遐州僻壤
穷陬僻壤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
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
千金之堤,溃于蚁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