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嗜痂成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嗜痂成癖:

拼音:shì jiā chéng pǐ
注音:ㄕㄧˋ ㄐㄧㄚ ㄔㄥˊ ㄆㄧˇ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嗜痂之癖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怪癖的嗜好

成语解释:

嗜:爱好;痂:疮口表面的硬壳。形容怪癖的嗜好

成语出处:

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邕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”

成语例子:

郭沫若《新陈代谢》:“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,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。”
成语故事:
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,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。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。孟灵休先患炙疮,疮痂落在床,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,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
英语翻译:have an uncommonly low taste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嗜” 的基本字义:

喜欢,爱好:~学。~酒。~好(hào )。~欲。~痂之癖(形容人的乖僻嗜好。亦称“嗜痂成癖”)。
含有

“嗜” 的成语:

甘酒嗜音
鸱鸦嗜鼠
嗜痂成癖
骋嗜奔欲
嗜痂之癖

“痂” 的基本字义:

伤口或疮口血液、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,伤口或疮口痊愈后,自行脱落:结~。
含有

“痂” 的成语:

嗜痂成癖
嗜痂之癖

“成” 的基本字义:

做好,做完: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 变为:长~。变~。 可以,能行
含有

“成” 的成语:
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率尔成章
引日成岁
张袂成帷
张袂成阴
众少成多
众心成城
众议成林
功堕垂成
自成机杼
好谋而成
指腹成亲
固守成规
成何体统
不成气候
已成定局
打成平手
吃现成饭
不成方圆

“癖” 的基本字义:

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:~习。~好(hào )。~性。~爱。~痼(久治不愈的疾病)。洁~。 中医指饮水不消的病。 古同“痞”,痞块。
含有

“癖” 的成语:

嗜痂成癖
季常之癖
断袖之癖
盘龙之癖
嗜痂之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