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钟鼓之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钟鼓之乐:

拼音:zhōng gǔ zhī yuè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钟鼓;钟与鼓,乐器。指钟鼓一类的音乐

成语出处:

汉·贾谊《论时政疏》:“劳智虑,苦身体,乏钟鼓之乐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钟” 的基本字义:

金属制成的响器,中空,敲时发声:警~。编~(古代乐器。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,用小木槌击奏。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,枚数也不同)。~鼎(古铜器总称,上面铭刻文字)。 计时的器具:~表(钟和表的总称
含有

“钟” 的成语:

钟鸣鼎食
暮鼓晨钟
老态龙钟
黄钟瓦釜
晨钟暮鼓
老迈龙钟
漏尽钟鸣
暮鼓朝钟
朝钟暮鼓
塞耳盗钟
年迈龙钟
年老龙钟
黄钟大吕
山崩钟应
钟鸣漏尽
钟灵毓秀
鼎食鸣钟
击钟鼎食
鸣钟列鼎
鸣钟食鼎

“鼓” 的基本字义:

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~乐(yuè)。~角(jiǎo)。大~。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~。石~。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~吹。~噪。 发动,使振作起来:~励。~动。~舞。一~作气。 高起,凸出
含有

“鼓” 的成语:

晨钟暮鼓
扯鼓夺旗
村歌社鼓
鼓吹喧阗
鼓唇咋舌
鼓睛暴眼
鼓舌扬唇
鼓舌摇唇
鼓吻奋爪
鼓吻弄舌
鼓眼努睛
欢呼鼓舞
暮鼓朝钟
收锣罢鼓
掩旗息鼓
一鼓一板
朝钟暮鼓
卷旗息鼓
擂鼓筛锣
抛金弃鼓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乐” 的基本字义:

欢喜,快活;快~。~境。~融融。~不可支。其~无穷。~观(精神愉快,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)。~天(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)。 使人快乐的事情:取~。逗~。 对某事甘心情愿:~此不疲。~善好(hào
含有

“乐” 的成语:

贪欢逐乐
诗书礼乐
举酒作乐
虚中乐善
喜见乐闻
富强康乐
富贵安乐
礼崩乐坏
安堵乐业
敬业乐群
乐山乐水
乐道安贫
乐业安居
赏心乐事
安生乐业
忽忽不乐
乐道遗荣
乐嗟苦咄
乐事劝功
乐退安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