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保国安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6热度
- 0评论


保国安民:
拼音:bǎo guó ān mín
成语简拼:bgam
发音:("xxzl.com.4071935383527");
成语繁体:保國安民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保家卫国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;指军队的职责
成语解释:
保卫国家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
成语出处: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若以礼币请他,拜为上将,可以扫清水寨,殄灭狂徒,保国安民。”
成语例子:
而友邦远国,顺天事大,保国安民,皇天监之,亦克昌焉。(《明史 西域四》)
英语翻译:defend the country and ensure a peaceful life for the people
成语分字解释:
“保” 的基本字义:
看守住,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:~卫。~管。~健。~障。~密。明哲~身。朝不~夕(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)。 维持原状,使不消失或减弱:~持。~洁。~质。~墒。 负责:~证。~荐。~修
含有
“保” 的成语:
舍车保帅
丢车保帅
丢卒保车
保国安民
保家卫国
持禄保位
保境息民
持盈保泰
保残守缺
保泰持盈
保盈持泰
保境安民
自身难保
晚节不保
朝不保暮
朝夕不保
民保于信
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
泥菩萨落水,自身难保
旱涝保收
“国” 的基本字义:
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~家。~土。~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
含有
“国” 的成语:
国贼禄鬼
国安民泰
悮国欺君
误国殄民
捐生殉国
裕国足民
摅忠报国
大盗窃国
万国来朝
举国一致
国难当头
国无二君
上医医国
富堪敌国
杞国忧天
国无宁岁
国事蜩螗
国事多艰
国家多难
国家多故
“安” 的基本字义:
平静,稳定:~定。~心。~宁。~稳。~闲。~身立命。~邦定国。 使平静,使安定(多指心情):~民。~慰。~抚。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:心~。~之若素(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,毫不在意
含有
“安” 的成语:
坐立不安
坐卧不安
竹报平安
一路平安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
安危相易
安如盘石
鸡犬不安
袁安高卧
安若泰山
人不自安
上下相安
众心不安
各安本业
步履安详
寝馈不安
闾阎安堵
吕安题凤
安身为乐
计将安出
“民” 的基本字义:
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~。~主。~国。~法。公~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~(具有国籍的人)。 指人或人群:居~。~族。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~间。
含有
“民” 的成语:
物阜民熙
国脉民命
政荒民弊
误国害民
福国利民
病民害国
保境息民
吊民伐罪
辅世长民
节用裕民
民胞物与
裕民足国
急吏缓民
节用爱民
救世济民
民生国计
辱国殄民
束杖理民
殷民阜财
尊主泽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