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胆颤心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胆颤心寒:

拼音:dǎn chàn xīn hán
成语繁体:膽顫心寒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胆战心寒、胆颤心惊
反义词:神色不惊、镇定自若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害怕

成语解释:

颤:颤抖;寒:忧惧,战栗。形容极度惊慌恐惧

成语出处: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6回:“半空中一声霹雳,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。”

成语例子:

她被吓得胆颤心寒
英语翻译:be terror-stricken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胆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,在肝脏右叶的下部:~囊。苦~。~固醇。肝~相照(指对人忠诚,以真心相见)。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、勇气:~量。~气。壮~。~魄。~大妄为(wéi )。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:
含有

“胆” 的成语:

心寒胆战
心惊胆寒
心惊胆裂
心惊胆落
心殒胆落
心殒胆破
摘胆剜心
枕戈尝胆
枕戈饮胆
坐薪尝胆
吊胆提心
丧胆亡魂
衔胆栖冰
义胆忠肝
呕心吐胆
心惊胆碎
心惊胆丧
心惊胆怕
心寒胆碎
心粗胆壮

“颤” 的基本字义:

物体振动:~动。~抖。~音。
含有

“颤” 的成语:

心惊胆颤
魂飞胆颤
魂惊胆颤
肉颤心惊
心颤魂飞
骨颤肉惊
胆惊心颤
胆颤心寒
颤颤巍巍
花枝招颤

“心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: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 中央,枢纽,主要的:~腹。中~。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: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
含有

“心” 的成语:

忧心悄悄
宅心忠厚
指日誓心
坐上琴心
心如刀锉
心痒难挝
众心成城
专心向公
中心是悼
中心如醉
中心如噎
心亿则乐
史策丹心
甘心鈇钺
至心朝礼
宅心知训
忧心如醉
忧心如薰
忧心如酲
诛心之律

“寒” 的基本字义:

冷,与暑相对:~冬。~色。~衣。~冽。~带。~战。~噤。~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~喧。~来暑往。唇亡齿~。 害怕:~心。 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
含有

“寒” 的成语:

破瓦寒窑
秋月寒江
寒冬腊月
枕冷衾寒
一暴十寒
暑往寒来
破胆寒心
寒心酸鼻
仗马寒蝉
一曝十寒
嘘寒问暖
问寒问暖
偷寒送暖
啼饥号寒
天寒地冻
济寒赈贫
寒木春华
寒来暑往
寒酸落魄
胆战心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