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身先士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3热度
- 0评论


身先士众:
拼音:shēn xiān shì zhòng
成语简拼:sxsz
注音:ㄕㄣ ㄒㄧㄢ ㄕㄧˋ ㄓㄨㄙˋ
成语繁体:身先士衆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身先士卒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指带头
成语解释:
见“身先士卒”。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公当身先士众,早定关中,乃欲急自尊崇,何示人不广也!”
英语翻译:charge at the head of one's men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身” 的基本字义:
人、动物的躯体,物体的主要部分:~躯。人~。~材。~段。船~。树~。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:~世。献~。 亲自,本人:自~。亲~。~教。~体力行。 统指人的地位、品德:出~。~分(fèn )。~败名裂。 孕,娠
含有
“身” 的成语:
百身何赎
积财千万,不如薄技在身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
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
一身而二任
身在江湖,心悬魏阙
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
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
身在江海,心驰魏阙
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
勤以立身
一身两任
感遇忘身
才广妨身
毁不危身
身自为之
身死名辱
仅以身免
人百其身
“先” 的基本字义:
时间在前的,次序在前的,与后相对:~前。~期。原~。~驱。~河(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,后祭海,以河为海的本源,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)。~觉(jué)。~见之明。~发制人。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:~
含有
“先” 的成语:
先行后闻
先觉先知
先计后战
后实先声
踊跃争先
先圣先师
先难后获
先意承旨
守先待后
先言往行
先人夺人
责先利后
绳先启后
夯雀先飞
恶人先告状
直木先伐
意在笔先
一马当先
先天不足
先睹为快
“士” 的基本字义:
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~族。~大夫。 旧时指读书人:~子。~民。学~。 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~女。 对人的美称:志~。烈~。女~。 军衔的一级,在尉以下;亦泛指军人;上~。~兵。~卒。~气
含有
“士” 的成语:
礼士亲贤
名士夙儒
求贤用士
忠臣义士
忠臣烈士
招贤下士
招贤礼士
轻贤慢士
钦贤好士
息军养士
高人胜士
推贤下士
谦逊下士
法家拂士
敬贤礼士
折节下士
众人国士
材士练兵
达士通人
求贤下士
“众” 的基本字义:
许多:与寡相对:~人。~多。~矢之的。芸芸~生。 许多人:大~。群~。民~。~口铄金。~目睽睽。~叛亲离。~擎易举。
含有
“众” 的成语:
众人摸象
众毛攒裘
众星拱极
众星环极
众星攒月
众星拱辰
食指众多
鼓破众人捶
众人拾柴火焰高
一人高升,众人得济
以众暴寡,以强凌弱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
强不犯弱,众不暴寡
单则易折,众则难摧
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
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
强不凌弱,众不暴寡
鹰化为鸠,众鸟犹恶其眼
蠹众木折,隙大墙坏
罚不及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