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迷蕨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迷蕨:

拼音:mí jué
注音:ㄇㄧˊ ㄐㄩㄝˊ

词语解释:

一种形状似蕨的草。嫩叶可食。《诗·召南·草虫》“言采其薇” 宋 朱熹 集传:“薇,似蕨而差大,有芒而味苦,山间人食之,谓之迷蕨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菜二·蕨》:“一种紫萁,似蕨有花而味苦,谓之迷蕨。初生亦可食。《尔雅》谓之月尔,《三苍》谓之紫蕨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迷” 的基本字义:

分辨不清,失去了辨别、判断的能力:~信。~糊。~津。~惘。~蒙(a.昏暗看不清;b.神志模糊不清;e.使迷惑,受蒙蔽)。执~不悟。 醉心于某种事物,发生特殊的爱好:~恋。入~。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:棋~

含有“迷” 的词语:

迷航
迷复
迷国
迷鬼
迷丢答都
迷蝶
迷顿
迷迭
迷风
迷盹
迷瞪
迷方
迷断
迷登
迷烦
迷颩模登
迷道
迷淡
迷错
迷川

“蕨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类植物〕植物的一大类,草本,很少木本,有根、茎和叶,用孢子繁殖,生长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地带,如“蕨”、“石松”等。 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茎长。嫩叶可食,根茎可制淀粉,其纤维可制绳缆,耐水。全株入药。

含有“蕨” 的词语:

采蕨
迷蕨
铁钱蕨
笋蕨
蕨薇
蕨手
蕨拳
蕨萁
蕨攗
蕨菜
薇蕨
藜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