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动心忍性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动心忍性:

拼音:dòng xīn rěn xìng
成语简拼:dxrx
注音:ㄉㄨㄙˋ ㄒㄧㄣ ㄖㄣˇ ㄒㄧㄥˋ
发音:("xxzl.com.4071945173943");
成语繁体:動心忍性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坚持不懈

成语用法:

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成语解释:

动心:使内心惊动;忍性:使性格坚韧。指不顾外界阻力,坚持下去。

成语出处:
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
成语例子:

古之贤哲,孰不病贫?苦其心志,空乏其身,动心忍性,方为志人。(明 赵弼《疥鬼对》)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动” 的基本字义:

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静相对:变~。波~。浮~。振~(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,不断作往复运动。亦称“振荡”)。震~(a.颤动或使颤动,如“门窗~~了一下”;b.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,如“~~全
含有

“动” 的成语:

惊心动魄
劳师动众
惊天动地
感天动地
风吹草动
动魄惊心
地动山摇
动心忍性
昼伏夜动
持刀动杖
此动彼应
地动山摧
骇心动目
哗世动俗
惊群动众
劳民动众
雷动风行
兴兵动众
移国动众
一言一动

“心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: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 中央,枢纽,主要的:~腹。中~。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: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
含有

“心” 的成语:

忧心悄悄
宅心忠厚
指日誓心
坐上琴心
心如刀锉
心痒难挝
众心成城
专心向公
中心是悼
中心如醉
中心如噎
心亿则乐
史策丹心
甘心鈇钺
至心朝礼
宅心知训
忧心如醉
忧心如薰
忧心如酲
诛心之律

“忍” 的基本字义:

耐,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:~耐。~痛。~受。容~。~俊不禁(忍不住笑)。 狠心,残酷:~心。残~。
含有

“忍” 的成语:

温良忍让
忍饥挨饿
包羞忍辱
忍辱含羞
忍辱负重
忍辱含垢
忍气吞声
包羞忍耻
动心忍性
含垢忍辱
负诟忍尤
含垢忍耻
含辛忍苦
气忍声吞
忍苦耐劳
吞声忍泪
吞声忍气
隐忍不发
担惊忍怕
忍耻含垢

“性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、作用等:~质。~格。~命(生命)。~能。个~。属~。 性质,思想、感情等方面的表现:典型~。开放~。指令~。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:~别。男~。女~。 有关生物生殖的:~交。~欲
含有

“性” 的成语:

率性任意
修身养性
性急口快
快人快性
怡情悦性
修心养性
水性杨花
陶情适性
穷理尽性
逞性妄为
动心忍性
佛性禅心
毁形灭性
灵心慧性
明心见性
磨形炼性
使性傍气
适性任情
心灵性巧
杨花水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