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口是心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2热度
- 0评论


口是心非:
拼音:kǒu shì xīn fēi
成语简拼:ksxf
注音:ㄎㄡˇ ㄕㄧˋ ㄒㄧㄣ ㄈㄟ
发音:("xxzl.com.4071913262614");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阳奉阴违、言不由衷
反义词:言为心声、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成语解释:
心口不一致;口上说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
晋 葛洪《抱朴子 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成语正音:非,不能读作“fěi”。
成语辨形:是,不能写作“事”。
成语例子:
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,不是好人了也。(明 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三回)
英语翻译:say one thing and mean another
日语翻译:裏腹(うらはら)なことを言う,口と腹(はら)が違(ちが)う
俄语翻译:думать одно,а говорить другое
其他语言:Ja sagen und Nein meinen
成语谜语:叶公好龙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口” 的基本字义:
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嘴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含有
“口” 的成语:
死不开口
统一口径
血盆大口
信口胡言
十字街口
杀人灭口
满口之乎者也
朗朗上口
信口开河
万口一辞
一口三舌
信口雌黄
脱口而出
矢口否认
口腹之累
信口开合
众口一辞
交口赞誉
口角风情
缺口镊子
“是” 的基本字义:
表示解释或分类:他~工人。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~鲁迅。 表示存在:满身~汗。 表示承认所说的,再转入正意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~好诗,就是太长了。 表示适合:来的~时候。 表示任何:凡~。~活儿他都肯干。
含有
“是” 的成语:
掠是搬非
撩是生非
貌是情非
闲非闲是
言是人非
昨非今是
嘴是两张皮
是非不分
色即是空
失败是成功之母
有奶便是娘
是非分明
是非颠倒
头头是道
自以为是
一身是胆
口是心苗
途途是道
比肩皆是
休戚是同
“心” 的基本字义:
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: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 中央,枢纽,主要的:~腹。中~。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: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
含有
“心” 的成语:
忧心悄悄
宅心忠厚
指日誓心
坐上琴心
心如刀锉
心痒难挝
众心成城
专心向公
中心是悼
中心如醉
中心如噎
心亿则乐
史策丹心
甘心鈇钺
至心朝礼
宅心知训
忧心如醉
忧心如薰
忧心如酲
诛心之律
“非” 的基本字义:
不,不是:~凡。~法。~分(fèn )。~礼。~但。~同小可。啼笑皆~。 不对,过失:痛改前~。文过饰~。习~成是(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,反认为是对的)。 与不呼应,表示必须(有时后面没有不字):我~看
含有
“非” 的成语:
昨非今是
掩罪饰非
是非不分
是非分明
是非颠倒
身非木石
人非草木
情非得已
一表非凡
学非所用
一表非俗
人非土木
心非木石
齐大非偶
伯玉知非
齐大非耦
公冶非罪
尺璧非宝
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
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