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土茯苓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土茯苓:

拼音:tǔ fú líng
注音:ㄊㄨˇ ㄈㄨˊ ㄌㄧㄥˊ

词语解释:

又称“光菝葜”、“仙遗粮”。百合科,多年生攀援灌木。生于山坡林下,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。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,用作工业原料;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,能解毒、清热利湿,主治痈肿、疔疮、关节痛、梅毒等症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土茯苓》:“其根状如菝葜而圆,其大若鸭子,连缀而生……其肉软可生啖,有赤白二种,入药用白者良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土” 的基本字义:

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~壤。黄~。 疆域:国~。领~。 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~。 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洋):~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 不合潮流:~气。 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
含有“土” 的词语:

铝土矿
领土
掘土机
祭土
混凝土
秽土
黄牙土
黄土包子
黄土
黄土人
黄土高原
黄土道
堆土
绸缪桑土
铲土机
梵土
常寂光土
紫色土
植土
掌土

“茯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苓〕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,皮黑色,有皱纹,内部白色或粉红色;包含松根的称“茯神”,均可入药,亦可食。

含有“茯” 的词语:

土茯苓
茯神
茯蕶
茯苓

“苓” 的基本字义:

指“茯苓”。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。 古同零,零落。

含有“苓” 的词语:

土茯苓
丝苓
竹苓
负苓者
伏苓芝
伏苓
芳苓
吹苓
苓通
苓落
苓茏
苓龟
苓耳
枫树苓
参苓
茯苓
狶苓
猪苓
彫苓
榛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