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屠龙之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5
- 2热度
- 0评论


屠龙之伎:
拼音:tú lóng zhī jì
成语简拼:tlzj
发音:("xxzl.com.40806055712405");
成语繁体:屠龍之伎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屠龙之技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指无实用价值的本领
成语解释:
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。
成语出处:
唐·刘禹锡《何十赋》:“屠龙之伎,非曰不伟。时无所用,莫若履豨。”
英语翻译:useless skill
俄语翻译:негодн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屠” 的基本字义:
宰杀牲畜,引申为大量残杀:~宰。~刀。~户。~夫。~杀。~戮。~城。~龙之技(喻高超而不实用的技艺)。 〔~苏〕a.古书上说的一种草;b.草庵;c.古代一种酒名。 姓。
含有
“屠” 的成语:
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
谏尸谤屠
饭牛屠狗
椎埋屠狗
屠狗卖浆
屠肠决肺
放下屠刀,立便成佛
屠龙之技
过屠大嚼
屠龙之伎
鼓刀屠者
对屠门而大嚼
屠所牛羊
屠毒笔墨
放下屠刀
过屠门而大嚼
“龙” 的基本字义:
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~舟。~灯。~宫。~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~点睛。~蟠虎踞。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~。 封
含有
“龙” 的成语:
炙凤烹龙
虎符龙节
炰凤烹龙
烹龙炰凤
鼍愤龙愁
蜀得其龙
生龙活现
大水淹了龙王庙
龙蛇飞舞
蛟龙戏水
飞龙乘云
大水冲了龙王庙
鱼龙混杂
叶公好龙
马如游龙
二龙戏珠
飞龙在天
龙生九种
龙生九子
神龙见首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伎” 的基本字义:
技巧,才能:~痒(人擅长某种技艺,一遇机会,急欲表现,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,亦作“技痒”)。~俩(liāng )。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。
含有
“伎” 的成语:
雕虫末伎
根孤伎薄
奇伎淫巧
故伎重演
无所施其伎
鬼魅伎俩
屠龙之伎
以售其伎
重施故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