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紫袍玉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紫袍玉带:
拼音:zǐ páo yù dài
成语繁体:紫袍玉帶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紫袍金带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紫袍:古代公服,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;玉带: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,以区分官阶高低。穿紫袍,系玉带。比喻高官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万国来朝》第三折:“户列簪缨姓字香,紫袍玉带气昂昂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紫” 的基本字义:
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,红与蓝合成的颜色:~红。~铜。~外线。~药水。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,因而常在其宫室、服饰、用物前冠之以“紫”:~衣。~书(a.道经;b.皇帝诏书)。~诰(帝王诏令)。~
含有
“紫” 的成语:
百紫千红
鼻青眼紫
万紫千红
姹紫嫣红
金印紫绶
掇青拾紫
露红烟紫
佩紫怀黄
千红万紫
清都紫府
清都紫微
拖金委紫
嫣红姹紫
重金兼紫
纡朱拖紫
纡朱曳紫
万红千紫
父紫儿朱
争红斗紫
垂朱拖紫
“袍” 的基本字义:
中式长衣:~子。长~。旗~。棉~。皮~。同~(旧时军人相称)。~泽(“袍”和泽均为古代衣服,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,如“~~之谊”、“~~故旧”)。 衣服的前襟:“反袂拭面,涕沾~”。
含有
“袍” 的成语:
割须换袍
蟒袍玉带
粗袍粝食
方巾长袍
葛巾布袍
割须弃袍
冠袍带履
同袍同泽
披袍擐甲
秉笏披袍
紫袍玉带
擐甲披袍
黄袍加体
袍泽之谊
绨袍之义
绨袍恋恋
缊袍不耻
脱袍退位
袍笏登场
“玉” 的基本字义:
石头的一种,质细而坚硬,有光泽,略透明,可雕琢成工艺品:~石。~器。~玺(君主的玉印)。抛砖引~。金~良言。~不琢,不成器。 美,尊贵的,敬辞:~泉。~液(美酒)。~言。~姿。~照(敬称别人的照片)。
含有
“玉” 的成语:
香润玉温
珠沉玉没
珠残玉碎
缀玉联珠
唾玉钩银
紫袍玉带
缘鹄饰玉
喷珠吐玉
瑕不掩玉
玉石不分
玉石俱焚
蓝田生玉
美玉无瑕
青蝇点玉
玉石混淆
玉燕投怀
玉柱擎天
玉山自倒
玉山倾倒
玉山将崩
“带” 的基本字义:
用皮、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:~子。皮~。领~。一衣~水。 像带子的长条物:~钢。~鱼。声~。 车轮胎:车~。外~。 区域:地~。温~。 佩戴,披挂:~孝。~剑。 随身拿着:携~。~挈。~着钱。 捎,连着,顺
含有
“带” 的成语:
携家带口
拖儿带女
拖家带口
连蒙带骗
披星带月
披麻带孝
蟒袍玉带
连日带夜
连滚带爬
连蹦带跳
沾亲带故
拖泥带水
拉家带口
夹枪带棍
峨冠博带
连根带梢
带水拖泥
带月披星
含牙带角
夹枪带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