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味如嚼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味如嚼蜡:

拼音:wèi rú jiáo là
成语简拼:wrjl
注音:ㄨㄟˋ ㄖㄨˊ ㄐㄧㄠˊ ㄌㄚ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7435516714");
成语繁体:味如嚼蠟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味同嚼蜡
反义词:妙语连珠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指乏味

成语解释:

见“味同嚼蜡”。

成语出处:

《楞严经》第八卷:“我无欲心,应汝行事,于横陈时,味如嚼蜡。”

成语例子:

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,其实是没有意思的,情随事迁,即味如嚼蜡。”
英语翻译:as dry as sawdust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味” 的基本字义:

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:~觉。~道(亦指兴趣)。滋~。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:气~。香~儿。 情趣:趣~。兴~。意~。津津有~。 体会,研究:体~。耐人寻~。 量词,指中草药的一种:五~药。
含有

“味” 的成语:

枯燥乏味
美味佳肴
有滋有味
干燥无味
索然寡味
索然无味
山珍海味
枯燥无味
声希味淡
佳肴美味
珍羞美味
珍味佳肴
殊滋异味
余味无穷
意味深长
语言无味
兴味索然
味同嚼蜡
五味俱全
兴味萧然

“如” 的基本字义:

依照顺从:~愿。~意。~法炮制。 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:~此。~是。~同。~故。~初。游人~织。 比得上,及:百闻不~一见。自叹弗~。 到,往:~厕。 假若,假设:~果。~若。假~。 奈,怎么:~何。不能
含有

“如” 的成语:

一寒如此
应付裕如
运用自如
谈笑自如
爆跳如雷
奔走如市
奉如神明
难如登天
泣涕如雨
亲如手足
相待如宾
性烈如火
应答如流
应付自如
下笔如有神
用钱如水
世情如纸
行走如飞
爱才如渴
纷乱如麻

“嚼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牙齿咬碎:细~慢咽。味同~蜡。
含有

“嚼” 的成语:

细嚼慢咽
咬文嚼字
嚼墨喷纸
裂眦嚼齿
嚼字咬文
咬钉嚼铁
吹花嚼蕊
吹叶嚼蕊
嚼齿穿龈
抟沙嚼蜡
枉口嚼舌
味同嚼蜡
贪多嚼不烂
朵颐大嚼
过屠大嚼
对屠门而大嚼
嚼舌头
如嚼鸡肋
嚼穿龈血
咀嚼英华

“蜡” 的基本字义:

动物、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,具有可塑性,易熔化,不溶于水,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:石~。蜂~。~版。~笔。~疗。~染。~人。~纸。~烛。~黄(形容颜色黄得像蜡)。~丸。
含有

“蜡” 的成语:

抟沙嚼蜡
味同嚼蜡
照天蜡烛
白蜡明经
五侯蜡烛
银样蜡枪头
白费蜡
吹灯拔蜡
味如嚼蜡
兴如嚼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