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汗流浃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汗流浃体:

拼音:hàn liú jiā tǐ
成语简拼:hljt
注音:ㄏㄢˋ ㄌㄧㄨˊ ㄐㄧㄚ ㄊㄧˇ
发音:("xxzl.com.4072026065318");
成语繁体:汗流浹軆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汗流浃肤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满身大汗

成语解释:

汗流全身。形容极度惊惧。

成语出处:

宋·张师正《括异志·张龙图》:“张焘误食厌物,谢既再拜而悟,汗流浃体。”

成语例子:

梦觉,汗流浃体。★宋·王巩《随手杂录》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汗” 的基本字义:

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:~水。~流浃背。 出汗,使出汗:~颜(因羞惭而出汗;泛指惭愧)。~马功劳。~牛充栋。
含有

“汗” 的成语:

汗流浃体
袂云汗雨
汗洽股栗
汗青头白
胸喘肤汗
提剑汗马
黑汁白汗
汗如雨下
汗颜无地
汗出浃背
汗流洽衣
汗流至踵
汗牛充屋
汗血盐车
流汗浃背
汗出洽背
汗流夹背
汗流浃肤
汗流浃踵
汗流接踵

“流” 的基本字义:

液体移动:~水。~汗。~血。~泪。~程。~泻。~质。~水不腐。汗~浃背。随波逐~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~转(zhuǎn )。~通。~寇。~浪。~离。~散
含有

“流” 的成语:

飞阁流丹
谏争如流
江海不逆小流
流水朝宗
剖决如流
河出伏流
流血漂卤
香象绝流
笔翰如流
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
光阴荏苒,日月如流
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
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
激流勇退
流落风尘
汗流洽衣
汗流至踵
流汗浃背
诗酒风流
付与东流

“浃” 的基本字义:

湿透:汗流~背。 周匝:~日(古代以干支为“浃日”)。~辰(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“浃辰”)。 深入,融洽:~洽。
含有

“浃” 的成语:

沦肌浃髓
汗流浃体
浃髓沦肌
浃髓沦肤
融会通浃
汗出浃背
流汗浃背
汗流浃肤
汗流浃踵
沦浃肌髓
浃沦肌髓

“体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、动物的全身:身~。~重。~温。~质。~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~能。~貌。~魄(体格和精力)。~育。~无完肤。 身体的一部分:四~。五~投地。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~。主~。群~。
含有

“体” 的成语:

温柔体贴
香肌玉体
体体面面
年老体弱
年老体衰
身体力行
移气养体
心宽体胖
心广体胖
体大思精
身体发肤
三位一体
虎体熊腰
赤身露体
躬体力行
膘肥体壮
凡胎浊体
放心解体
公忠体国
汗流浃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