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三徙成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徙成国:

拼音:sān xǐ chéng guó
成语简拼:sxcg
注音:ㄙㄢ ㄒㄧˇ ㄔㄥˊ ㄍㄨㄛˊ
成语繁体:三徙成國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三徙成都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见“三徙成都”。

成语出处:
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因》:“舜一徙成邑,再徙成都,三徙成国。”
成语故事:
相传尧舜禹时期,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,一心为公,受到百姓的爱戴。他第一次搬迁时,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,第二次搬迁时,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,到第三次搬迁时,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。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三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):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 表示多次或多数: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含有

“三” 的成语:

河清三日
狡兔三穴
茅庐三顾
三徙成都
三写成乌
三写易字
一日三岁
一日三月
事无三不成
二桃三士
冯谖三窟
道三不着两
草庐三顾
鼎足三分
读书三余
三占从二
三告投杼
三徙成国
三言讹虎
亡秦三户

“徙” 的基本字义:

迁移:~居(搬家)。迁~。流~。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:~边(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)。
含有

“徙” 的成语:

流离转徙
东迁西徙
轻徙鸟举
枉突徙薪
徙善远罪
徙薪曲突
曲突徙薪
移天徙日
东飘西徙
东徙西迁
行流散徙
徙倚仿徉
桑荫不徙
徙木为信
三徙成都
三徙成国
未焚徙薪
徙宅忘妻
转徙无常
退徙三舍

“成” 的基本字义:

做好,做完: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 变为:长~。变~。 可以,能行
含有

“成” 的成语:
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率尔成章
引日成岁
张袂成帷
张袂成阴
众少成多
众心成城
众议成林
功堕垂成
自成机杼
好谋而成
指腹成亲
固守成规
成何体统
不成气候
已成定局
打成平手
吃现成饭
不成方圆

“国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~家。~土。~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
含有

“国” 的成语:

国贼禄鬼
国安民泰
悮国欺君
误国殄民
捐生殉国
裕国足民
摅忠报国
大盗窃国
万国来朝
举国一致
国难当头
国无二君
上医医国
富堪敌国
杞国忧天
国无宁岁
国事蜩螗
国事多艰
国家多难
国家多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