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松筠之节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松筠之节:

拼音:sōng jūn zhī jié
成语简拼:sjzj
注音:ㄙㄨㄙ ㄧㄨㄣˊ ㄓㄧ ㄐㄧㄝ 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5434710916");
成语繁体:鬆筠之節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指人的气节

成语解释:

松与竹材质坚韧,岁寒不凋,因以“松筠之节”比喻坚贞的节操。筠,竹。

成语出处:

唐·魏征《隋书·柳庄传》:“梁主奕叶重光,委诚朝廷,而今已后,方见松筠之节。”

成语例子:

他老人家德高望重,有松筠之节
成语故事:
公元579年,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,年幼的静帝宇文阐即位,内史大夫郑泽和御史大夫刘昉伪造诏书召杨坚入宫总揽军政大权,后梁大臣柳庄奉明帝萧岿之意入关,杨坚召见他并夸梁明帝有松筠之节,缓和了双边关系,共同对付尉迟迥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松” 的基本字义:

种子植物的一属,一般为常绿乔木,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。种子可榨油和食用:~针。~脂。~香。~子。 稀散,不紧密,不靠拢,与紧相对:捆得太~。土质~软。蓬~。宽~。疏~。~懈。 放开:~手。~绑。~心。
含有

“松” 的成语:

轻轻松松
轻松愉快
松松垮垮
内紧外松
玉洁松贞
苍松翠柏
餐松饮涧
鹤发松姿
鹤骨松筋
鹤骨松姿
松茂竹苞
松形鹤骨
松枝挂剑
衣宽带松
石枯松老
皮松肉紧
皮松骨痒
竹苞松茂
餐松啖柏
竹清松瘦

“筠” 的基本字义:

竹子的青皮:“其在人也,如竹箭之有~也。” 竹子:“柴门空闭锁松~”。
含有

“筠” 的成语:

松筠之节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节” 的基本字义:

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~。~外生枝。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~。两~车厢。 段落,事项:~~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~目。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~气。~令。 纪念
含有

“节” 的成语:

英风亮节
义夫节妇
节用爱人
节衣素食
节食缩衣
甘贫守节
甘贫苦节
尽节死敌
尽节竭诚
屈节卑体
修身立节
省衣节食
高节迈俗
高风伟节
虚文缛节
繁音促节
蹈节死义
砥节奉公
节用裕民
强本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