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龙蛇飞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3热度
- 0评论


龙蛇飞动:
拼音:lóng shé fēi dòng
成语简拼:lsfd
注音:ㄌㄨㄙˊ ㄕㄜˊ ㄈㄟ ㄉㄨㄙ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426408107");
成语繁体:龍虵飛動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龙飞凤舞、龙蛇飞舞
成语用法:
主谓式;作宾语;形容书法气势奔放
成语解释:
仿佛龙飞腾,蛇游动。形容书法气势奔放,笔力劲健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西江月 平山堂》词:“十年不见老仙翁,壁上龙蛇飞动。”
成语例子:
道士卷起袍口,磨得墨浓,蘸得笔饱,在照壁上龙蛇飞动,挥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。(清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三十七回)
成语故事:
唐朝张丞相字写得不好,却偏偏喜欢写草书,他不是按正规的草书去写,而是自创,把字写得龙蛇飞动,让人辨认不出,这苦了帮他抄稿的侄儿。一次他侄儿帮他抄诗作时,字认不出就去问他,他自己也认不出来,却责怪侄儿怎么不早问他
英语翻译:be quick and forceful
成语分字解释:
“龙” 的基本字义:
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~舟。~灯。~宫。~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~点睛。~蟠虎踞。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~。 封
含有
“龙” 的成语:
炙凤烹龙
虎符龙节
炰凤烹龙
烹龙炰凤
鼍愤龙愁
蜀得其龙
生龙活现
大水淹了龙王庙
龙蛇飞舞
蛟龙戏水
飞龙乘云
大水冲了龙王庙
鱼龙混杂
叶公好龙
马如游龙
二龙戏珠
飞龙在天
龙生九种
龙生九子
神龙见首
“蛇” 的基本字义:
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~蜕。~行。~蝎。~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~添足。
含有
“蛇” 的成语:
枭蛇鬼怪
握蛇骑虎
一龙一蛇
蛇口蜂针
牛鬼蛇神
虎头蛇尾
佛口蛇心
龙头蛇尾
飞鸟惊蛇
长蛇封豕
弓影杯蛇
鲸吞蛇噬
龙鬼蛇神
龙屈蛇伸
蛇食鲸吞
蛇头鼠眼
长虺成蛇
草蛇灰线
蛇珠雀环
蛇行鼠步
“飞” 的基本字义:
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:~天(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)。~跃。~鸟。 在空中运动:~雪。火箭~向太空。 形容极快:~驶。~黄腾达(喻人骤然得志,官位升迁快)。 极,特别地:刀子~快。 无
含有
“飞” 的成语:
魂飞目断
魂飞魄飏
腾声飞实
佻身飞镞
鸦飞雀乱
鸢飞鱼跃
云涌风飞
走石飞沙
策马飞舆
飞遁离俗
瓦解星飞
羽化飞天
羽翮飞肉
色飞眉舞
走鸾飞凤
走斝飞觞
走斝飞觥
蜎飞蠕动
蹑景追飞
夯雀先飞
“动” 的基本字义:
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,与静相对:变~。波~。浮~。振~(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,不断作往复运动。亦称“振荡”)。震~(a.颤动或使颤动,如“门窗~~了一下”;b.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,如“~~全
含有
“动” 的成语:
惊心动魄
劳师动众
惊天动地
感天动地
风吹草动
动魄惊心
地动山摇
动心忍性
昼伏夜动
持刀动杖
此动彼应
地动山摧
骇心动目
哗世动俗
惊群动众
劳民动众
雷动风行
兴兵动众
移国动众
一言一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