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野苋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野苋:

拼音:yě xiàn
注音:ㄧㄜˇ ㄒㄧㄢˋ

词语解释:

即细苋。野生的苋菜,人可食,多作饲料。又名猪苋。 唐 杜甫 《种莴苣》诗:“野莧迷汝来,宗生实於此。” 宋 陆游 《园蔬荐村酒戏作》诗:“菹有秋菰白,羹惟野莧红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菜二·苋》﹝集解﹞:“ 颂 曰:‘细莧俗谓之野莧,猪好食之,又曰猪莧。’莧竝三月撒种,六月以后不堪食……细莧即野莧也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野” 的基本字义:

郊外,村外:~外。~景。~游。~趣。~餐。~战。四~。郊~。 界限,范围:分~。视~。 指不当政的地位,与“朝(cháo )”相对:朝~。下~。在~。~史。 不讲情理,没有礼貌:~蛮。粗~。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

含有“野” 的词语:

野鹅
野炊
野地
野草闲花
野吹
野道
野草
野船
野次
野操
野处
野泊
野蚕
野程
野弁
野乘
野鄙
野餐
野抱
野臣

“苋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菜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细长,叶椭圆形,开绿白色或黄绿色小花,茎和叶可食。 (莧)

含有“苋” 的词语:

人苋
马苋
马齿苋
石苋
白苋
苋陆
苋尔
苋菜
猪苋
野苋
鼠齿苋
藜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