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震主之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震主之威:

拼音:zhèn zhǔ zhī wēi
注音:ㄓㄣˋ ㄓㄨˇ ㄓㄧ ㄨㄟ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威:威势。使君主畏忌的威势

成语出处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,名高天下,窃为足下危之。”

成语例子:

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杨骏有震主之威,委任亲戚,此天下所以喧哗,今之处重,宜反此失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震” 的基本字义:

疾雷(霹雳)使物体振动:“~夷伯之庙”。~霆。 雷:“烨烨~电。”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:~撼。~荡。~颤。~响。~动。声~遐迩。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:地~。身子不由得一~。 特指“地震”:~灾。~源。
含有

“震” 的成语:

眩目震耳
震天动地
震古铄今
撼天震地
震古烁今
沸天震地
惊世震俗
龙威虎震
震聋发聩
天震地骇
轰天震地
震天撼地
醒聩震聋
殷天震地
震天铄地
震天骇地
震风陵雨
威震天下
震耳欲聋
功烈震主

“主” 的基本字义:

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,家庭的首脑:~人。物~。失~(失掉财物的人)。当家作~。 旧时臣子称君王,下级称上级,仆人称家主:君~。~上。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,决定:~张。~见。~意。~义。 对事物
含有

“主” 的成语:

当家做主
怨家债主
主圣臣良
主忧臣辱
一物一主
强宾不压主
欺主罔上
入主出奴
主情造意
主文谲谏
闭关自主
出奴入主
推东主西
主敬存诚
主少国疑
主一无适
尊主泽民
主忧臣劳
主贤臣良
主圣臣直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威” 的基本字义:

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:~力。~风。权~。 凭借力量或势力:~胁。~慑。
含有

“威” 的成语:

游行示威
威武雄壮
利诱威胁
作威作福
奋武扬威
耀武扬威
威胁利诱
威迫利诱
群威群胆
龙威虎震
威重令行
养锐蓄威
养威蓄锐
扬威耀武
扬武耀威
作福作威
发威动怒
蓄锐养威
畏威怀德
祥麟威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