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失之东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失之东隅:

拼音:shī zhī dōng yú
成语简拼:szdy
发音:("xxzl.com.40805473211150");
成语繁体:失之東隅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有失有得
反义词:得不偿失

成语用法:

偏正式;作分句;常与收之桑榆连用

成语解释:

早上丢失了(晚上又收回来);比喻开始失败(最后取得成功)。

成语出处:
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成语正音:隅,不能读作“ǒu”。
成语辨形:隅,不能写作“于”。

成语例子:

但是失之东隅,还可以收之桑榆,亡羊补牢,还未为晚。 ★孙中山《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》
成语故事:
东汉初年,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,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,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,收拢溃散的散兵,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,结果大获全胜。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英语翻译:suffer a loss in one place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失” 的基本字义:

丢:遗~。坐~良机。收复~地。流离~所。 违背:~约。~信。 找不着:迷~方向。 没有掌握住:~言。~职。~调(tiáo )。 没有达到:~望。~意。 错误:~误。~策。过~。~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 改变常态:惊
含有

“失” 的成语:

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
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
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
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
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
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
智者千虑,或有一失
一子失着,满盘皆输
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
失败者成功之母
经一失,长一智
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
前人失脚,后人把滑
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
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
见物不取,失之千里
自我得之,自我失之
挈瓶之知,不失守器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东” 的基本字义:

方向,太阳出升的一边,与西相对:~方。~经(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)。~山再起(喻失势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)。付诸~流。 主人(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~。股~。~道主(泛指请客的主人,亦称“东
含有

“东” 的成语:

东量西折
东猎西渔
东飘西徙
东趋西步
东睃西望
东兔西乌
东徙西迁
东踅西倒
东扬西荡
东张西张
东征西怨
推东主西
东挦西扯
东挪西辏
西鹣东鲽
移东换西
各奔东西
旭日东升
东窗事犯
东风过耳

“隅” 的基本字义:

角落:城~。墙~。屋~。~隙(屋角的洞穴)。向~而泣。 〔~中〕将近中午的时候。 靠边的地方:海~。
含有

“隅” 的成语:

观隅反三
负隅依阻
一隅三反
砥廉峻隅
海角天隅
一人向隅,满坐不乐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避溺山隅
失之东隅
一隅之地
一隅之见
向隅而泣
向隅之泣
向隅之感
向隅独泣
偏安一隅
斗绝一隅
一隅之说
安于一隅
砥砺廉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