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切骨之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切骨之寒:
拼音:qiè gǔ zhī hán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天气或心情
成语解释:
切骨:彻骨,渗透到骨头里。形容冷得刺骨
成语出处:
南朝·梁·萧统《黄钟十一月启》:“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。”
英语翻译:bitter cold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切” 的基本字义:
用刀从上往下用力:~菜。~除。~磋(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,引申为在业务、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,纠正缺点,如“~~琢磨”)。
含有
“切” 的成语:
砍瓜切菜
亲亲切切
低低切切
切切实实
望闻问切
情真意切
咬牙切齿
切磋琢磨
怒目切齿
刺心切骨
令人切齿
切理厌心
情凄意切
入理切情
如切如磋
相切相磋
引绳切墨
斩钉切铁
简切了当
深切著白
“骨” 的基本字义:
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~头。~胳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~节。~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~干(gàn)。 像骨的东西(指支
含有
“骨” 的成语:
粉骨糜躯
痛心切骨
玉骨冰姿
走骨行尸
形夸骨佳
劲骨丰肌
炊骨爨骸
悬头刺骨
槌骨沥髓
瘦骨穷骸
寒气刺骨
骨肉分离
骨肉相亲
蚂蚁啃骨头
瘦骨伶仃
瘦骨嶙峋
怨入骨髓
病入骨隨
病入骨髓
情深骨肉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寒” 的基本字义:
冷,与暑相对:~冬。~色。~衣。~冽。~带。~战。~噤。~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~喧。~来暑往。唇亡齿~。 害怕:~心。 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
含有
“寒” 的成语:
破瓦寒窑
秋月寒江
寒冬腊月
枕冷衾寒
一暴十寒
暑往寒来
破胆寒心
寒心酸鼻
仗马寒蝉
一曝十寒
嘘寒问暖
问寒问暖
偷寒送暖
啼饥号寒
天寒地冻
济寒赈贫
寒木春华
寒来暑往
寒酸落魄
胆战心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