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蜚蓬之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3热度
- 0评论


蜚蓬之问:
拼音:fēi péng zhī wèn
注音:ㄈㄟ ㄆㄥˊ ㄓㄧ ㄨㄣˋ
成语繁体:蜚蓬之問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无稽之谈、道听途说
成语用法:
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无根据的传闻
成语解释:
蜚:通“飞”;蓬:蓬草。比喻无根据的传闻
成语出处:
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蜚蓬之问,明主不听也。无度之言,明主不许也。”
成语例子:
章炳麟《訄书·官统》:“若其勿便,虽不愆于旧章,蜚蓬之问,三王所不宾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蜚” 的基本字义:
古同飞,指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。现“流言飞语”常写作“流言蜚语”。
含有
“蜚” 的成语:
流言蜚语
蜚瓦拔木
蜚英腾茂
凤皇于蜚
蜚黄腾达
蜚鸟尽,良弓藏
蜚蓬之问
“蓬” 的基本字义:
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白色,中心黄色,叶似柳叶,子实有毛(亦称“飞蓬”):~门。~心(“蓬”的心狭窄而弯曲,喻茅塞不通的头脑。谦辞,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,蠢笨)。~户瓮牗。~生麻中(喻在良好的生长环境里,
含有
“蓬” 的成语:
蓬蓬勃勃
蓬头散发
蓬首垢面
蓬头垢面
蓬门荜户
断梗飞蓬
梗迹蓬飘
枯蓬断草
蓬户柴门
蓬头赤脚
垢面蓬头
飘蓬断梗
断梗飘蓬
萍飘蓬转
蓬户瓮牖
蓬头历齿
蓬门筚户
桑弧蓬矢
茅室蓬户
蓬头跣足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问” 的基本字义:
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:询~。~答。~题。~鼎(指图谋夺取政权)。~津。质~。过~。 为表关切而询问:慰~。~候。~长~短。 审讯,追究:审~。~案。唯你是~。 管,干预:概不过~。 向某人或某方面
含有
“问” 的成语:
盘根问底
询根问底
寻根问底
问柳寻花
问安视寝
望闻问切
访贫问苦
勤学好问
质疑问难
寻花问柳
嘘寒问暖
问长问短
问寒问暖
无人问津
求神问卜
三推六问
求田问舍
刨根问底
反躬自问
问安视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