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铢两之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铢两之奸:

拼音:zhū liǎng zhī jiān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铢两:极轻微的分量。比喻极其轻微的事。指轻微的邪恶

成语出处: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广汉精于吏务,善为购距,铢两之奸,皆告之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铢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重量单位,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(亦有其他说法,标准不一):~两(极轻微的分量)。锱~(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。喻极微小的数量)。~积寸累(lěi )(喻一点一滴地积累)。 不锋利:~钝。
含有

“铢” 的成语:

铢两分寸
铢积寸累
寸积铢累
寸量铢称
积铢累寸
铢称寸量
铢分毫析
铢积丝累
铢积锱累
铢累寸积
铢量寸度
锱铢必较
铢两悉称
以镒称铢
以铢程镒
以铢称镒
铢寸累积
铢两相称
铢施两较
铢铢较量

“两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词和“个、半、千、万、亿”前:~个黄鹂。~本书。 双方:~可。~边。~便(客套用语,彼此方便)。~旁。~侧。~袖清风。~败俱伤。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:十~(一市斤。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)
含有

“两” 的成语:

弹筋估两
劈两分星
螭魅罔两
嘴是两张皮
两鬓斑白
两眼墨黑
两眼漆黑
心悬两地
一马不跨两鞍
一心挂两头
两厢情愿
人财两失
两面讨好
两虎相争
左右两难
公私两利
麦秀两歧
人琴两亡
身名两泰
取舍两难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奸” 的基本字义:

阴险,虚伪,狡诈:~人。~狡。~刁。~佞。~雄。~智(为非作歹的心计)。藏(cáng )~。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:~细。内~。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:~淫。强~(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,如
含有

“奸” 的成语:

偷奸取巧
拿奸拿双
捉奸捉双
奸夫淫妇
奸淫抢掠
大奸极恶
元恶大奸
擒奸讨暴
老奸巨猾
作奸犯科
奸淫掳掠
剪恶除奸
刁滑奸诈
老奸巨滑
除奸革弊
诲奸导淫
进善惩奸
进贤黜奸
进贤退奸
卖俏行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