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以功赎罪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以功赎罪:

拼音:yǐ gōng shú zuì
成语繁体:以功贖辠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将功赎罪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拿功劳补偿过失

成语解释:

赎:抵偿。用功劳抵消罪过

成语出处: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凌统传》:“以功赎罪。”
成语故事:
三国时期,东吴孙权任命凌统为破贼都尉,让他与张异领兵攻打麻屯。将领陈勤固执傲慢,看不起凌统,于是百般羞辱他。凌统忍无可忍就杀了他。在攻打麻屯的战斗中,凌统立下大功,班师回朝,他向孙权负荆请罪,孙权让他以功赎罪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以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,拿,把,将:~一当十。~苦为乐。~身作则。~邻为壑。~讹传讹。~往鉴来。 依然,顺,按照:~时启闭。物~类聚。 因为:~人废言。勿~善小而不为。不~物喜,不~己悲。 在,于(指时日):“子厚~元和十
含有

“以” 的成语:

以忍为阍
以肉啖虎
以肉餧虎
以慎为键
以书为御
以叔援嫂
以索续组
以汤沃沸
以莛扣钟
以莛撞钟
以为后图
以刑致刑
以刑止刑
以言取人
以夜继日
以夜续昼
以镒称铢
以佚待劳
以逸击劳
以一儆百

“功” 的基本字义:

劳绩,成绩,与过相对:~勋。~绩。论~行赏。徒劳无~。~德无量(liàng )。~成不居(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)。 成就,成效:成~。~能。~亏一篑。事半~倍。急~近利。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
含有

“功” 的成语:

喜功好大
失败是成功之母
大功毕成
全功尽弃
前功尽灭
功盖天下
功标青史
功行圆满
前功尽废
赏不当功
失败乃成功之母
功盖天地
功垂竹帛
功不补患
使功不如使过
功名蹭蹬
功均天地
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
一将功成万骨枯

“赎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财物换回抵押品:~当(dàng )。~身。~金。~买。 用行动抵销、弥补罪过:立功~罪。
含有

“赎” 的成语:

立功赎罪
苦行赎罪
百身何赎
以功赎罪

“罪” 的基本字义:

犯法的行为:犯~。~人。认~。有~。~恶。~名。~魁。~行。~证。~责。~孽(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)。~不容诛。 过失,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:功~。~愆。~尤(尤,过失,罪过)。归~于人。 刑罚:
含有

“罪” 的成语:

立功赎罪
祸首罪魁
伐罪吊民
奉辞伐罪
悔罪自新
迁善远罪
赏功罚罪
赏劳罚罪
赦过宥罪
徙善远罪
吊民伐罪
知我罪我
伐罪吊人
负罪引慝
恶稔罪盈
功首罪魁
责躬罪己
掩罪饰非
罪盈恶满
罪己责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