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病骨支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病骨支离:

拼音:bìng gǔ zhī lí
成语简拼:bgzl
发音:("xxzl.com.4080423337886");
成语繁体:病骨支離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骨瘦如柴
反义词:膘肥体壮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很衰弱

成语解释:

支离:残缺不全,引伸为憔悴、衰残瘦弱的样子。形容病中体瘦骨露,衰弱无力。

成语出处:

宋 陆游《病起书怀》:“病骨支离纱帽宽。”

成语例子:

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老八沉疴在身,病骨支离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病” 的基本字义:

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:疾~。~症。~例。~痛。~情。~源。~愈。~变。~危。~逝。~榻。~残。 缺点,错误:语~。通~。弊~。 损害,祸害:祸国~民。 不满,责备:诟~。 烦躁,担忧:“郑人~之”。
含有

“病” 的成语:

病病殃殃
老弱病残
治病救人
生老病死
十病九痛
丧心病狂
祛病延年
病病歪歪
七病八痛
悯时病俗
病民蛊国
病国殃民
枯鱼病鹤
却病延年
三病四痛
工愁善病
狂花病叶
病狂丧心
病民害国
酒病花愁

“骨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~头。~胳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~节。~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~干(gàn)。 像骨的东西(指支
含有

“骨” 的成语:

粉骨糜躯
痛心切骨
玉骨冰姿
走骨行尸
形夸骨佳
劲骨丰肌
炊骨爨骸
悬头刺骨
槌骨沥髓
瘦骨穷骸
寒气刺骨
骨肉分离
骨肉相亲
蚂蚁啃骨头
瘦骨伶仃
瘦骨嶙峋
怨入骨髓
病入骨隨
病入骨髓
情深骨肉

“支” 的基本字义:

撑持,伸出,竖起:~撑。~援。体力不~。 受得住:乐不可~。 领款或付款:~付。 调度,指使:~使。~应。~着儿。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:总~。~流。~离。 〔地~〕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
含有

“支” 的成语:

统筹统支
左支右绌
支支吾吾
增收节支
支离破碎
不蔓不支
东支西吾
左支右吾
支床叠屋
破碎支离
强本弱支
条解支劈
一支半节
支策据梧
支分节解
支纷节解
支分族解
支手舞脚
支支梧梧
左支右调

“离” 的基本字义:

相距,隔开:距~。太阳是~地球最近的恒星。 分开,分别:分~。~别。~开。~散(sàn)。~职。~异。~间(jiàn )。支~破碎。 缺少:办好教育~不开教师。 八卦之一,代表火。 古同罹,遭受。 古同缡,妇女
含有

“离” 的成语:

离乡背土
离乡别井
离乡别土
流离颠顿
鸾分凤离
貌合行离
貌离神合
抛乡离井
亲离众叛
收离纠散
收离聚散
死别生离
鱼溃鸟离
若离若即
众散亲离
怨离惜别
绝类离伦
破碎支离
避世离俗
不即不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