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骨镞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骨镞:

拼音:gǔ zú
注音:ㄍㄨˇ ㄗㄨˊ

词语解释:

骨制的箭头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翭矢一乘,骨鏃短卫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论功》:“素弧骨鏃,马不粟食。”《唐六典·两京武库》“箭之制有四” 唐 李林甫 等注:“《通俗文》曰:‘骨鏃曰骲,铁鏃曰鏑;鸣箭曰骹,靃叶曰鈚,皆古之制也。’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骨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~头。~胳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~节。~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~干(gàn)。 像骨的东西(指支

含有“骨” 的词语:

锤骨
缠骨
酸骨
瘦眉窄骨
瘦骨零丁
瘦骨伶仃
瘦骨嶙峋
瘦骨嶙嶙
瘦骨棱棱
瘦骨
誓骨
敲骨榨髓
敲骨吸髓
敲骨剥髓
镂心刻骨
镂骨铭肌
镂骨
镂骨铭心
貍骨帖
镌骨铭心

“镞” 的基本字义:

箭头:箭~。 形容箭的锋利轻捷:“所为贵~矢者,为其应声而至”。

含有“镞” 的词语:

亡矢遗镞
木镞
丹镞
玉镞
矢镞
石镞
羽镞
刚镞
利镞
雨镞
佻身飞镞
金镞箭
金镞
括镞
骨镞
砥镞
逸镞
啮镞法
啮镞
遗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