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目瞪口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目瞪口呆:
拼音:mù dèng kǒu dāi
成语简拼:mdkd
注音:ㄇㄨˋ ㄉㄥˋ ㄎㄡˇ ㄉㄞ
发音:("xxzl.com.4071909412435");
成语繁体:目瞪口獃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瞠目结舌
反义词:从容不迫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吃惊的神态
成语解释:
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成语正音:呆,不能读作“ái”。
成语例子:
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,吓得目瞪口呆。
成语故事:
西汉初年,韩信被封为齐王,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,就找樊哙共商计策。樊哙自鸣得意,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,吓得他目瞪口呆,从而保住主公。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,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
英语翻译:Eyes and mouth are fixed.
日语翻译:あいた口がふさがらない,あっけにとられる,ぼうぜんとする
俄语翻译:остолбенеть с разинутым ртом
其他语言:vor Schreck oder Angst sprachlos sein rester bouche bée
成语谜语:眼前有景道不得
成语分字解释:
“目” 的基本字义:
眼睛:~光。醒~。历历在~。~指气使(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,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。亦作“颐指气使”)。 看,视:~语。~论(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)。 想要达到的地点、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:
含有
“目” 的成语:
有目共睹
有目共赏
目所未睹
目大不睹
死不闭目
举目皆是
道路指目
抉目吴门
触目如故
道存目击
抉目胥门
抉目悬门
目断鳞鸿
目击道存
目牛无全
水母目虾
目空余子
心存目替
目牛游刃
道路侧目
“瞪” 的基本字义:
怒目直视:~眼。~视。 睁大眼睛发呆:目~口呆。
含有
“瞪” 的成语:
立眉瞪眼
吹胡子瞪眼睛
吹胡子瞪眼
直眉瞪眼
目瞪口呆
横眉瞪目
横眉瞪眼
口呆目瞪
目瞪口僵
目瞪口结
目瞪口歪
目瞪口张
目瞪心骇
瞪眼咋舌
目瞪神呆
瞪目结舌
目瞪舌挢
目瞪舌强
死眉瞪眼
瞪目哆口
“口” 的基本字义:
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嘴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含有
“口” 的成语:
死不开口
统一口径
血盆大口
信口胡言
十字街口
杀人灭口
满口之乎者也
朗朗上口
信口开河
万口一辞
一口三舌
信口雌黄
脱口而出
矢口否认
口腹之累
信口开合
众口一辞
交口赞誉
口角风情
缺口镊子
“呆” 的基本字义:
傻,愚蠢:~子。~气。~里撒(sā)奸(表面痴呆,暗藏奸诈)。 不灵活,发愣:~板。~滞。~若木鸡(形容因惊恐而发愣)。 同待。
含有
“呆” 的成语:
痴呆懵懂
如痴如呆
目睁口呆
目瞪口呆
呆头呆脑
口呆目瞪
口呆目钝
楞头呆脑
目定口呆
目瞪神呆
痴儿呆女
目怔口呆
诈痴佯呆
目呆口咂
书呆子
呆如木鸡
呆似木鸡
呆里撒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