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渔人得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渔人得利:
拼音:yú rén dé lì
成语简拼:yrdl
注音:ㄧㄩˊ ㄖㄣˊ ㄉㄜ ㄌㄧ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352256305");
成语繁体:漁人得利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渔翁得利
成语用法: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成语解释:
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成语正音:得,不能读作“dě”。
成语辨形:渔,不能写作“鱼”。
成语例子: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鹬蚌相持,自己渔人得利。”
成语故事:
战国时期,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渔” 的基本字义:
捕鱼:~业。~翁。~村。~船。~网。~民。~汛。~歌。~火。竭泽而~。 谋取,夺取不应得的东西:~夺。~利。~色(猎取美色)。 姓。
含有
“渔” 的成语: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渔经猎史
渔夺侵牟
东猎西渔
樵村渔浦
渔海樵山
渔翁得利
渔人得利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
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
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
涸泽而渔,焚林而猎
渔人之利
渔翁之利
渔阳鼙鼓
渔阳鞞鼓
坐收渔利
“人” 的基本字义:
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:~类。 别人,他人:“~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~热诚。 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:丢~,文如其~。
含有
“人” 的成语:
避人耳目
避人眼目
不步人脚
不识人间有羞耻事
成人之善
持人长短
出人望外
得人死力
感人肺肝
感人心脾
骇人视听
豁人耳目
寄人檐下
沁人心肺
沁人心腑
阒无人声
视人如伤
拾人唾涕
拾人唾余
授柄于人
“得” 的基本字义:
获取,接受:~到。~失。~益。~空(kòng)。~便。~力。~济。心~。 适合:~劲。~当(dàng )。~法。~体。 满意:~意。扬扬自~。 完成,实现:饭~了。~逞。~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 可以,许可
含有
“得” 的成语:
探手可得
唾手而得
失而复得
必不得已
悠游自得
悠然自得
洋洋自得
扬扬自得
洋洋得意
既得利益
一得之见
因祸得福
一得之愚
一得之功
怡然自得
扬扬得意
相得益彰
小己得失
唾手可得
万不得已
“利” 的基本字义:
好处,与害弊相对:~弊。~害。~益。~令智昏。兴~除弊。 使顺利、得到好处:~己。~用厚生(充分发挥物的作用,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)。 与愿望相符合:吉~。顺~。 刀口快,针尖锐,与钝相对:~刃。~刀
含有
“利” 的成语:
辩口利舌
乘利席胜
船坚炮利
厚生利用
进利除害
利喙赡辞
利缰名锁
利惹名牵
利时及物
利绾名牵
利灾乐祸
綦溪利跂
乡利倍义
邀名射利
营私罔利
争名竞利
争权攘利
元亨利贞
甲坚兵利
兴利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