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缧绁之忧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缧绁之忧:

拼音:léi xiè zhī yōu
成语简拼:lxzy
发音:("xxzl.com.40806304013365");
成语繁体:縲紲之憂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近义词:牢狱之灾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指有坐牢的危险

成语解释:

缧绁:捆绑犯人的绳子。引申为囚禁。被囚禁的忧虑。指有坐牢的危险。

成语出处:

鲁迅《通信》:“逃掉了五色旗下的‘铁窗斧钺风味’,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‘缧绁之忧’了。”

成语例子:

逃掉了五色旗下的“铁窗斧钺风味”,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“缧绁之忧”了。(鲁迅《通信》)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缧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绁〕捆绑犯人的绳索。 (縲)
含有

“缧” 的成语:

缧绁之苦
缧绁之忧
缧绁之厄
陷于缧绁

“绁” 的基本字义:

绳索,系牲口的缰绳:大~(粗大的绳索)。缧~(捆绑犯人的绳索)。羁~(马辔,喻束缚)。 系,拴:~马。“~子婴于轵涂”。
含有

“绁” 的成语:

缧绁之苦
缧绁之忧
缧绁之厄
陷于缧绁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忧” 的基本字义:

发愁:~愤。~惧。~烦。~惶。~急。~煎。~思(a.忧念;b.忧愁的思绪)。~戚。杞人~天。 可忧虑的事:~患。内~外患。乐以忘~。高枕无~。 指父母之丧:丁~。
含有

“忧” 的成语:

先忧后喜
报喜不报忧
怨天忧人
忧深思远
忧国爱民
排忧解难
忧国忧民
忧国忘家
无忧无虑
先忧后乐
内忧外患
无虑无忧
忧谗畏讥
忧公忘私
忧盛危明
主忧臣辱
忧国恤民
忧国忘私
忧国忘身
忧国哀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