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引虎拒狼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引虎拒狼:

拼音:yǐn hǔ jù láng
成语简拼:yhjl
注音:ㄧㄣˇ ㄏㄨˇ ㄐㄨˋ ㄌㄤ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7114715113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引狼拒虎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成语解释:

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,其祸患将更甚。

成语出处:

清·陈天华《猛回头》:“断不可借外洋之兵,那引虎拒狼大下策,劝列位万万莫做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引” 的基本字义:

拉,伸:~力。~颈。~而不发。~吭高歌。 领,招来:~见。~子。~言。~导。~荐。抛砖~玉。 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~文。~用。援~。 退却:~退。~避。 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 古代柩车的绳索:
含有

“引” 的成语:

旁征博引
呼朋引类
穿针引线
长往远引
超然自引
旁推侧引
旁引曲证
牵引附会
引短推长
引经据古
引咎责躬
引伸触类
引绳切墨
引新吐故
引针拾芥
瓜连蔓引
引重致远
引领企踵
蔓引株连
藏贼引盗

“虎” 的基本字义:

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:~口(a.喻危险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~穴(喻危险境地)。~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
含有

“虎” 的成语:

风从虎,云从龙
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
前怕龙,后怕虎
前门去虎,后门进狼
云从龙,风从虎
虎斑霞绮,林籁泉韵
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
养虎遗患
垂饵虎口
狼前虎后
龙睁虎眼
猛虎深山
豕虎传讹
养虎留患
养虎贻患
养虎自毙
养虎自残
狐藉虎威
养虎自遗患
苛政猛虎

“拒” 的基本字义:

抵挡,抵抗:~守。~敌。抗~。 不接受:~绝。~谏(拒绝劝谏)。来者不~。 古同矩,方阵。
含有

“拒” 的成语:

饰非拒谏
拒狼进虎
深闭固拒
螳螂拒辙
虫臂拒辙
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
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
智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
来者勿拒
严词拒绝
不可抗拒
投梭之拒
引虎拒狼
引狼拒虎
拒之门外
拒人于千里之外

“狼” 的基本字义:

哺乳动物,形状很像狗,性残忍而贪婪,昼伏夜出,能伤害人畜。毛皮可制衣褥:~狈。~奔豕突。~吞虎咽。~子野心(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)。引~入室(喻引进坏人)。
含有

“狼” 的成语:

狼眼鼠眉
狼奔豕突
狼吞虎咽
狼贪虎视
鬼哭狼嚎
狼心狗肺
狼号鬼哭
狼心狗行
除狼得虎
狗行狼心
拒狼进虎
狼狈周章
狼奔鼠窜
狼奔鼠偷
狼奔兔脱
狼餐虎噬
狼餐虎咽
狼虫虎豹
狼顾虎视
狼顾鸢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