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托公行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托公行私:

拼音:tuō gōng xíng sī
成语简拼:tghs
注音:ㄊㄨㄛ ㄍㄨㄙ ㄒㄧㄥˊ ㄙㄧ
发音:("xxzl.com.4072357211505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假公济私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

成语解释:

犹言假公济私。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
成语出处:

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·极谏》:“而乃冯附城社,蔽亏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托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手掌承着东西:两手~着下巴。 陪衬,铺垫:衬~。烘~。 承着器物的东西:~盘。 寄,暂放:~身;~迹(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,以逃避世事)。 请别人代办:委~。拜~。嘱~。 借故推委或躲闪:推~。~故。
含有

“托” 的成语:

渲染烘托
托妻寄子
烘托渲染
烘云托月
假名托姓
谬托知己
指亲托故
托凤攀龙
托公报私
托公行私
托物寓感
托物寓兴
托孤寄命
设言托意
攀亲托熟
攀龙托凤
放心托胆
托物连类
托物引类
造端托始

“公” 的基本字义:

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~正。~心。大~无私。 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~理。~式。~海。~制。 国家,社会,大众:~共。~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~众。~民。~论(公众的评论)。 让大家知道:~开。~报。~然
含有

“公” 的成语:

公不离婆
公车上书
公道自在人心
公私分明
天公不做美
愚公移山
叶公好龙
持论公允
丑媳妇总得见公婆
公私交困
公私两利
贿货公行
山公倒载
周公吐哺
公道总在人心
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
私仇不及公
丁公凿井
公私两济

“行” 的基本字义:

走:~走。步~。旅~。~踪。~百里者半九十。~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~远自迩。 出外时用的:~装。~箧。~李。 流通,传递:~销。风~一时。 从事:进~。 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:~商。~营。 足以表示品质
含有

“行” 的成语:

顺风行船
顺水行舟
微服私行
一目数行
因公行私
择善而行
膝行而前
信步而行
一百二十行
照功行赏
昼夜兼行
正道直行
鸟兽行
旧家行径
行之惟艰
行而未成
知难而行
苟且行止
狗彘之行
逆天行事

“私” 的基本字义:

个人的,自己的,与公相对:~人。~有。~见。~仇。~情。~营。~欲。 不公开的,秘密而又不合法的:~自。~刑。~货。走~。~生子。 暗地里:~议。~奔。隐~。窃窃~语。
含有

“私” 的成语:

舞弊营私
徇私作弊
损公肥私
废私立公
背公向私
自私自利
正直无私
营私舞弊
先公后私
无私有弊
铁面无私
少私寡欲
私心杂念
假公济私
公平无私
公正无私
大公无私
卖公营私
枉法徇私
出公忘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