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反语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- 暂无分类
- 2025-02-17
- 2热度
- 0评论


反语:
拼音:fǎn yǔ
注音:ㄈㄢˇ ㄧㄩˇ
词语解释:
(1).即反切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且 郑玄 以前,全不解反语;《通俗》反音,甚会近俗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 孙叔然 ( 孙炎 )创《尔雅音义》,是 汉 末人独知反语。至於 魏 世,此事大行。”详“ 反切 ”。
(2).修辞格之一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。 宋 袁褧 《枫窗小牍》卷上:“ 宣和 中有反语云:‘ 寇莱公 之知人则哲, 王子明 之将顺其美, 包孝肃 之饮人以和, 王介甫 之不言所利。’此皆贤者之过,人皆得而见之者也。”按,上述四句都是取成语而反用之。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稗事数则》:“ 成王 性滑稽,遇事喜作反语。自言直枢庭时,尝召见,上适閲 明 参政 亮 捷报,命王閲之。王习为常,奏此战惜未获渠首,使 张汉潮 得擒 明亮 ,始为佳事。上正色曰:‘若是则不佳矣!’王始省悟,免冠叩谢出。” 鲁迅 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十二》:“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,好用反语,每遇辩论,辄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迎头一击。”
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隐语。以两个字先正切,再倒切,成为另外两个字。《南史·刘悛传》:“ 悛 本名 忱 , 宋明帝 多忌,反语‘ 刘忱 ’为‘临讎’,改名 悛 。”按,刘忱反切为临;忱刘反切为雠。 清 赵翼 《廿二史札记·六朝多以反语作谶》:“《梁书》 武帝 创 同泰寺 ,后又创 大通门 以对寺之南,取反语以协同泰也。”参见“ 反切 ”。
词语分字解释:
“反” 的基本字义:
翻转,颠倒:~手(a.翻过手,手到背后;b.反掌)。~复。~侧。 翻转的,颠倒的,与正相对:正~两方面的经验。~间(利用敌人的间谍,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)。~诉。~馈。适得其~。物极必~。 抵制,背叛,抗
含有“反” 的词语:
弃末反本
批反
弄巧反拙
连锁反应
连反
角弓反张
极重不反
极则必反
还原反本
还朴反古
还反
还淳反素
还淳反朴
还淳反古
报本反始
转辗反侧
易于反掌
易同反掌
易如反掌
详反
“语” 的基本字义:
话:~言。汉~。英~。~录。~汇。~重心长。 指“谚语”或“古语”:~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 代替语言的动作:手~。旗~。 说:细~。低~。
含有“语” 的词语:
黑言诳语
番语
短语
答语
插入语
道语
谤语
跋语
新语
稚语
韵语
楹语
溢语
遥语
歇后语
歇后迷语
微语
睡语
鹊语
腻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