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有口皆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有口皆碑:

拼音:yǒu kǒu jiē bēi
成语简拼:ykjb
注音:ㄧㄡˇ ㄎㄡˇ ㄐㄧㄝ ㄅㄟ
发音:("xxzl.com.4080503059438");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口碑载道
反义词:怨声载道、民怨沸腾

成语用法:
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
成语解释:

碑:记功的石碑;皆:都是。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。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。

成语出处:
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》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
成语正音:皆,不能读作“jiē”。
成语辨形:碑,不能写作“牌”。

成语例子:

他的廉洁和简朴,在我们家乡一带是有口皆碑的。
英语翻译:enjoy great popularity among the people
日语翻译:すべての人にほめたたえられる
俄语翻译:каждый хвалит
其他语言:in aller Munde sein louer,approuver unanimement
成语谜语:小和尚念经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有” 的基本字义:

存在: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 表示所属:他~一本书。 表示发生、出现:~病。情况~变化。 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~一丈多深。 表示大、多:~学问。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~劳。
含有

“有” 的成语:

有所不为
有目如盲
有龙则灵
有口难张
有机可趁
振作有为
笑中有刀
野有饿殍
绰然有余
尊卑有伦
隔窗有耳
赫赫有声
恢恢有余
憬然有悟
及宾有鱼
前古未有
相惊伯有
有脚阳春
作作有芒
有恃毋恐

“口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嘴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含有

“口” 的成语:

死不开口
统一口径
血盆大口
信口胡言
十字街口
杀人灭口
满口之乎者也
朗朗上口
信口开河
万口一辞
一口三舌
信口雌黄
脱口而出
矢口否认
口腹之累
信口开合
众口一辞
交口赞誉
口角风情
缺口镊子

“皆” 的基本字义:

全,都:~大欢喜。人人~知。放之四海而~准。
含有

“皆” 的成语:

世人皆知
比比皆然
全民皆兵
一座皆惊
宠辱皆忘
鸡犬皆仙
面面皆到
所向皆靡
万事皆休
心胆皆碎
毛发皆竖
百堵皆作
一坐皆惊
比肩皆是
万马皆喑
穷通皆命
国人皆曰可杀
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
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
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

“碑” 的基本字义:

刻上文字纪念事业、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:石~。丰~。墓~。口~。~文。~碣。~刻(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)。~拓(tà )。~帖。~林。里程~(a.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;b.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
含有

“碑” 的成语:

树碑立传
背碑覆局
有口皆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