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耸膊成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耸膊成山:

拼音:sǒng bó chéng shān
成语简拼:sbcs
发音:("xxzl.com.40805205510472");
成语繁体:聳膊成山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定语;用于比喻句

成语解释:

肩膀耸起成了一个“山”字。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。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

宋 陆游《衰疾》:“捉襟见肘贫无敌,耸膊成山瘦可知。”

成语例子:

宋·陆游《衰疾》:“捉衿见肘贫无敌,耸膊成山瘦可知。”
成语故事:
唐朝时期,唐太宗设宴招待身边的大臣,君臣玩得尽欢,互相戏谑与嘲笑。欧阳率更因为长得很瘦削,被赵公无忌作诗讥笑为:“耸髆成山字,埋肩不出头。谁家麟阁上,画此一猕猴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耸” 的基本字义:

高起,直立:高~入云。~立。~拔。~峙。 惊动:~动。~人听闻。 聋:~昧(又聋又瞎,引申为昏聩)。
含有

“耸” 的成语:

耸肩缩背
耸肩曲背
毛发耸然
颠头耸脑
昂霄耸壑
耸壑凌霄
耸壑昂霄
危辞耸听
耸膊成山
巍然耸立
耸人听闻
赫然耸现
耸动听闻
高耸入云

“膊” 的基本字义:

上肢,近肩的部分:胳~。赤~(光膀子)。 〔厚~〕厚切肉。 分裂尸体而曝之:“杀而~诸城上”。
含有

“膊” 的成语:

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路
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马
耸膊成山

“成” 的基本字义:

做好,做完: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 变为:长~。变~。 可以,能行
含有

“成” 的成语:
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率尔成章
引日成岁
张袂成帷
张袂成阴
众少成多
众心成城
众议成林
功堕垂成
自成机杼
好谋而成
指腹成亲
固守成规
成何体统
不成气候
已成定局
打成平手
吃现成饭
不成方圆

“山” 的基本字义:

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~。~崖。~峦。~川。~路。~头。~明水秀。~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 形状像山的:~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 形容大声:~响。~呼万岁
含有

“山” 的成语:

南山隐豹
南山之寿
指山卖岭
江山之恨
西山饿夫
出山小草
中山狼
大好山河
百二山川
开山始祖
逢山开道
半壁山河
半壁河山
铁桶江山
重于泰山
指山说磨
稳如泰山
泰山梁木
他山之石
巴山夜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