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民愤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民愤:

拼音:mín fèn
注音:ㄇㄧㄣˊ ㄈㄣˋ

词语解释:

◎ 民愤 mínfèn

[popular indignation;wrath of the ma sses]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

民愤极大

-
-

人民的愤恨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:“ 汉成帝 用减死刑,赦天下罪徒等办法企图缓和民愤,当然都不能有什么效果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民” 的基本字义:

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~。~主。~国。~法。公~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~(具有国籍的人)。 指人或人群:居~。~族。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~间。

含有“民” 的词语:

募民
蛮民
犂民
畯民
裔民
敬天爱民
敬授民时
惑世诬民
惠民
猾民
滑民
寒民
富民渠
富民侯
富民
富国裕民
富国强民
富国安民
惰民
遁民

“愤” 的基本字义:

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:气~。~悱(郁闷)。~慨。~怒。~然。悲~。激~。~恚。公~。义~填膺。~世嫉俗。===汉英互译===

含有“愤” 的词语:

崩愤
惭愤
滞愤
悲愤诗
悲愤
悲愤填膺
愠愤
遗愤
遐愤
痛愤
舒愤
释愤
愧愤
慨愤
嗟愤
愤愠
愤怨
愤抑
愤悁
愤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