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涓埃之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涓埃之力:

拼音:juān āi zhī lì
成语简拼:jazl
发音:("xxzl.com.40805574311836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多用于自谦

成语解释:

比喻微小的力量。

成语出处:

宋·岳珂《金佗粹编》第九卷:“念臣寒陋无堪,上感圣恩,备员军事,未有涓埃之力,以报国家。”

成语例子:

我愿尽涓埃之力帮助灾区重建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涓” 的基本字义:

细小的流水:~~。~滴。~埃(喻微末)。 选择:~吉。 除去,清除:~除不洁。
含有

“涓” 的成语:

渊涓蠖濩
涓滴成河
涓滴不遗
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
涓滴之劳
涓滴微利
涓埃之力

“埃” 的基本字义:

灰尘:尘~。 公制长度单位,一万万分之一厘米,常用以表示光波的波长及其他微小长度。
含有

“埃” 的成语:

野马尘埃
蛛网尘埃
涓埃之力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力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:~气。~量。 一切事物的效能:视~。生产~。控制~。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,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:~学。作用~。保守~。 用极大的力量:尽~。~挫。~挽狂澜。 姓。
含有

“力” 的成语:

协力同心
殚谋戮力
殚智竭力
地丑力敌
计穷力诎
力学笃行
力敌势均
戮力壹心
神驰力困
神工鬼力
势钧力敌
同力协契
同心毕力
同心竭力
同心僇力
同心叶力
协力齐心
协心戮力
研精殚力
一心一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