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掩口葫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4热度
- 0评论


掩口葫芦:
拼音:yǎn kǒu hú lú
成语简拼:ykhl
发音:("xxzl.com.40806335813569");
成语繁体:掩口葫蘆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掩口胡卢
成语用法:
作谓语;指暗笑
成语解释:
捂着嘴笑。
成语出处:
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昔郑人以乾鼠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宝燕石,缇十重。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,斯文之族,无乃类旃。”
成语例子:
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6章:“我还不免掩口葫芦,想不到我竟然闹了这么一场笑话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掩” 的基本字义:
遮蔽,遮盖:~护。~体。~饰。~映。~盖。~蔽。~埋。~人耳目。瑕不~瑜。藏瑕~疵。 关,合:~闭。~门。~卷。 门、窗、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:~了手。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:~杀。~击。~袭。
含有
“掩” 的成语:
遮遮掩掩
饰非掩过
东掩西遮
漫天掩地
饰垢掩疵
掩恶扬美
掩恶扬善
掩过饰非
掩过扬善
掩旗息鼓
掩瑕藏疾
遮前掩后
盗铃掩耳
疾雷不暇掩耳
饰非掩丑
花遮柳掩
抉瑕掩瑜
掩骼埋窆
掩骼埋胔
掩罪饰非
“口” 的基本字义:
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嘴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含有
“口” 的成语:
死不开口
统一口径
血盆大口
信口胡言
十字街口
杀人灭口
满口之乎者也
朗朗上口
信口开河
万口一辞
一口三舌
信口雌黄
脱口而出
矢口否认
口腹之累
信口开合
众口一辞
交口赞誉
口角风情
缺口镊子
“葫” 的基本字义:
〔~芦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,可以盛酒或供观赏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 大蒜的别称。
含有
“葫” 的成语:
东扯葫芦西扯瓢
指冬瓜骂葫芦
闷嘴葫芦
依葫芦画瓢
依样葫芦
照葫芦画瓢
依本画葫芦
没嘴葫芦
掩口葫芦
依样画葫芦
打闷葫芦
比葫芦画瓢
“芦” 的基本字义:
〔~苇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边,茎中空,茎可编席,亦可造纸。简称“芦”,如“~花”、“~根”、“~笛”、“~席”、“~荡”;亦简称苇,如“~丛”、“~塘”、“~箔”、“~荡”。 姓。
含有
“芦” 的成语:
东扯葫芦西扯瓢
乍入芦圩,不知深浅
指冬瓜骂葫芦
闷嘴葫芦
依葫芦画瓢
依样葫芦
照葫芦画瓢
依本画葫芦
没嘴葫芦
明月芦花
掩口葫芦
依样画葫芦
打闷葫芦
比葫芦画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