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易于拾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易于拾遗:

拼音:yì yú shí yí
成语简拼:yysy
注音:ㄧˋ ㄧㄩˊ ㄕㄧˊ ㄧ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6422214157");
成语繁体:易于拾遺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易如反掌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

成语解释:

犹易如反掌。

成语出处:

晋·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新都袭汉,易于拾遗也。”

成语例子:

《宋书·王景文传》:“诸将咸云:‘平殄小贼,易于拾遗。’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易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费力,与难相对:容~。~与(容易对付)。~于。 和悦:平~(a.态度谦逊和蔼;b.指语言文字浅显)。 改变:~手。~地。变~。 交换:交~。贸~。 轻慢:贵货~土。 芟治草木:~墓(除治墓地的草木)。~
含有

“易” 的成语:

改柯易节
改名易姓
改途易辙
改辙易途
时易世变
移易迁变
风移俗易
变古易常
改容易貌
革图易虑
名贸实易
深耕易耨
通功易事
至当不易
变故易常
变心易虑
改柯易叶
改弦易张
改姓易代
平心易气

“于” 的基本字义:

介词(a.在,如“生~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~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~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~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~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~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~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
含有

“于” 的成语:

鸣于乔木
退藏于密
心细于发
易于反掌
溢于言外
于心无愧
防祸于未然
难于上青天
难于上天
托于空言
安于磐石
于民润国
亏于一篑
无补于世
切切于心
自投于地
自比于金
芝兰生于深林
形于辞色
移祸于人

“拾” 的基本字义:

捡,从地上拿起:~草。~粪。~零(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,常用于文章标题)。~取。俯~皆是。~人牙慧。 收,敛,整理:收~。~掇。 十的大写。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。
含有

“拾” 的成语:

放羊拾柴
拾遗补阙
补阙拾遗
补过拾遗
掇青拾紫
弃琼拾砾
拾陈蹈故
引针拾芥
俯拾仰取
仰取俯拾
仰拾俯取
路无拾遗
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
众人拾柴火焰高
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
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
道无拾遗
拾带重还
坠欢可拾
涂不拾遗

“遗” 的基本字义:

丢失:~失。~落。 漏掉:~忘。~漏。 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:补~。路不拾~。 余,留:~留。~俗。~闻。~址。~风。~憾。~老(a.经历世变的老人;b.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 死人留下的:~骨。~
含有

“遗” 的成语:

遗簪弊屦
遗簪弊履
遗簪堕珥
遗簪堕履
遗簪绝缨
遗簪脱舄
遗珠弃璧
余风遗文
余业遗烈
蠹简遗编
遗德余烈
遗恩余烈
遗芳余烈
遗芬余荣
遗风余俗
遗风余习
遗风余象
遗声余价
遗休余烈
遗音余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