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前古未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前古未闻:

拼音:qián gǔ wèi wén
成语简拼:qgww
注音:ㄑㄧㄢˊ ㄍㄨˇ ㄨㄟˋ ㄨㄣ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6040712310");
成语繁体:前古未聞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前所未闻
反义词:史不绝书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指从来没有听说过

成语解释:

从来没有听说过。

成语出处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西域风土之载,前古未闻也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》:“惟太素脉、揣骨二家,前古未闻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前” 的基本字义:

指空间,人面所向的一面;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;家具等靠外的一面,与后相对:~面。~边。~方。面~。~进。~程。 指时间,过去的,往日的,与后相对:以~。~人。~此。~科。~嫌。~言。~车之鉴。 顺序在先
含有

“前” 的成语:

后拥前遮
前遮后拥
前合后偃
趋前退后
超前轶后
疐后跋前
褪前擦后
瞻前虑后
瞻前忽后
祸在眼前
前程远大
前生注定
前途渺茫
前途未卜
光棍不吃眼前亏
前途无量
各人自扫门前雪
盛况空前
前功尽灭
前车可鉴

“古” 的基本字义:

时代久远的,过去的,与今相对:~代。~稀(人七十岁的代称,源于杜甫《曲江》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)。~典。~风。~训。~道(a.指古代的道理;b.古朴;c.古老的道路)。 古体诗的简称:五~(五言古诗)。
含有

“古” 的成语:

指古摘今
笃志爱古
隆古贱今
尊古蔑今
尊古贱今
超古冠今
古木参天
心如古井
年逾古稀
富轹万古
名垂万古
古井无波
事不师古
一失足成千古恨
观今宜鉴古
人生七十古来稀
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
古已有之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
道古稽今,言远合近

“未” 的基本字义:

不,不曾,没有:~必。~曾(céng )。~来。~尝。~竟(没有完成的)。~及(a.没有来得及;b.没有达到)。 地支的第八位,属羊。 用于记时:~时(下午一点至三点)。 放在句末,表示疑问:“君除吏尽~?
含有

“未” 的成语:

方兴未艾
方来未艾
方兴未已
方滋未艾
未风先雨
未足轻重
过去未来
未艾方兴
意犹未尽
前途未卜
原封未动
童心未泯
生死未卜
壮志未酬
羽毛未丰
余波未平
兵未血刃
李广未封
青黄未接
乳臭未除

“闻” 的基本字义:

听见:~诊。~听。~讯。博~强记。~过则喜。~鸡起舞(听到荒鸡鸣而起舞,喻志士及时奋发)。 听见的事情,消息:新~。传~。见~。 出名,有名望:~人。~达。 名声:令~(好名声)。丑~。 用鼻子嗅气味:你
含有

“闻” 的成语:

轶闻遗事
多闻强记
逖听远闻
僾见忾闻
尊闻行知
款启寡闻
謏闻浅说
传闻失实
耳闻不如眼见
耳不忍闻
鸦雀无闻
鸡犬相闻
传闻不如亲见
鸡犬不闻
晋惠闻蛙
名闻天下
声闻过实
诟如不闻
声闻过情
闻名不如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