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疥癞之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疥癞之患:

拼音:jiè lài zhī huàn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疥癞之疾、疥癣之病

成语用法:

作主语、宾语;指无关紧要的东西

成语解释:

疥癞:疥疮与癞痢,两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

成语出处: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2回:“今王兴十万之师,行粮千里,以争疥癞之患,而忘大毒之在腹心,臣恐齐未必胜,而越祸已至也。”
英语翻译:some slight ailment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疥” 的基本字义:

一种传染性皮肤病,非常剌痒,是疥虫寄生而引起的。通常称“疥疮”,亦称“疥癣”。
含有

“疥” 的成语:

泥猪疥狗
癣疥之疾
疥癣之疾
疥癣之病
疥癞之疾
疥癞之患
疮疥之疾

“癞” 的基本字义:

麻风病。 癣疥等皮肤病:~子。~皮狗(喻不要脸的人)。 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点的:~瓜(即“苦瓜”)。~蛤蟆。
含有

“癞” 的成语:

泥猪癞狗
癞虾蟆想吃天鹅肉
癞狗扶不上墙
疥癞之疾
疥癞之患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患” 的基本字义:

忧虑:~得~失。忧~。 灾祸:~难。祸~。隐~。防~未然。 害病:~病。~者。
含有

“患” 的成语:

同生死共患难
内忧外患
患难夫妻
敌国外患
攻疾防患
救灾恤患
排患解纷
同患难共生死
除患宁乱
思患预防
通忧共患
辟恶除患
河伯为患
人满为患
功不补患
患难见真情
患难见知己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
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
可同患,难处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