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乘敌之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乘敌之隙:

拼音:chéng dí zhī xì
成语繁体:乗敵之隙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战争或斗争等

成语解释:

乘:趁;隙:裂缝。利用敌人的空子

成语出处:

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,敌人之有岔子可寻,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,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乘” 的基本字义:

骑,坐:~马。~车。~客。~警。 趁着,就着:~便。~机(趁着机会)。~势。~兴(xìng)。因利~便。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:~法。~幂(mì)。~数。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:大~。小~。上~。
含有

“乘” 的成语:

骑马乘舟
戴笠乘车
乘龙快婿
乘风转舵
乘间抵隙
乘间伺隙
乘龙配凤
乘时乘势
乘虚蹈隙
破浪乘风
千乘万骑
待势乘时
服牛乘马
跨凤乘龙
乘肥衣轻
乘坚策肥
乘车戴笠
乘坚驱良
乘鸾跨凤
跨凤乘鸾

“敌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~人。~方。~寇。 指敌人:~后。~情。~酋。~特。轻~。克~制胜。 抵挡:寡不~众。 相当:势均力~。匹~。~手(能力相等的对手)。 仇视:~意。“诸侯~王所忾”。
含有

“敌” 的成语:

势均力敌
怀敌附远
力敌千钧
敌国外患
敌惠敌怨
敌力角气
力均势敌
力钧势敌
权均力敌
恃勇轻敌
智均力敌
尽节死敌
摧坚殪敌
摧坚陷敌
敌忾同仇
地丑力敌
敌王所忾
力敌势均
势钧力敌
枭俊禽敌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隙” 的基本字义:

裂缝:~罅(裂缝)。缝~。~大而墙坏。 感情上的裂痕:~嫌。有~。仇~。 闲,空:~地(空地)。农~。 机会,空子:乘~。 际,接近:“北~乌丸、夫馀”。
含有

“隙” 的成语:

伺瑕抵隙
伺瑕导隙
乘间抵隙
乘间伺隙
乘虚蹈隙
逾墙窥隙
攻瑕蹈隙
瞰瑕伺隙
杜隙防微
观衅伺隙
凶终隙末
窥间伺隙
批隙导窾
投间抵隙
投隙抵罅
投隙抵巇
逾墙钻隙
凿空投隙
钻隙逾墙
钻穴逾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