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责赂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责赂:

拼音:zhài lù
注音:ㄓㄞˋ ㄌㄨˋ

词语解释:

索求财物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 宋 多责赂於 郑 , 郑 不堪命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至季年之 魏藻德 ,释褐四年,即擢登政府。卒之稽首贼营,拷掠责赂,以至灼肉折脛,身死名丧,又不足称矣!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责” 的基本字义:

分内应做的事:~任。尽~。负~。职~。专~。~无旁贷。 要求:~求。~令。~成。 指摘过失:~备。~怪。斥~。~罚。谴~。 质问,诘问:~问。~难。~让。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:鞭~。杖~。

含有“责” 的词语:

责贬
责比
责备求全
受责
审责
取责
迫责
空责
刻责
苛责
拘责
咎责
诘责
降责
呵责
诡责
规责
官责
怪责
诟责

“赂” 的基本字义:

赠送的财物,亦泛指财物:~之甚厚。“货~将甚厚”。 用财物买通公职人员:贿~。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~秦。”。

含有“赂” 的词语:

礼赂
行赂
饩赂
私赂
纳赂
利赂
财赂
责赂
贪赂
受赂
饰赂
货赂公行
货赂大行
货赂
宠赂
宝赂
重赂
珍赂
诱赂
通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