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桃李之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5热度
- 0评论


桃李之教:
拼音:táo lǐ zhī jiào
成语简拼:tlzj
注音:ㄊㄠˊ ㄌㄧˇ ㄓㄧ ㄐㄧㄠ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6023012190");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指老师的教诲。
成语出处:
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延师》: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桃” 的基本字义:
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:~儿。~李(喻所教的学生)。~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实至名归,尚事实,不尚虚名)。世外~源(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
含有
“桃” 的成语:
桃腮杏脸
杏脸桃腮
桃红柳绿
投桃报李
凡桃俗李
柳绿桃红
桃花潭水
桃夭李艳
桃夭柳媚
桃羞杏让
桃腮粉脸
桃腮柳眼
桃蹊柳陌
桃蹊柳曲
报李投桃
桃花流水
桃僵李代
桃来李答
李白桃红
柳夭桃艳
“李” 的基本字义:
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~代桃僵(原用桃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
含有
“李” 的成语:
张家长李家短
张王李赵
李下瓜田
避李嫌瓜
张王赵李
张冠李戴
张三李四
投桃报李
浮瓜沉李
凡桃俗李
桃夭李艳
报李投桃
桃僵李代
桃来李答
李白桃红
浓桃艳李
张甲李乙
指李推张
比张比李
沉李浮瓜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教” 的基本字义:
指导,训诲:~习。~头。~正。~师。~导。管~。请~。~学相长。因材施~。 使,令:风能~船走。 指“宗教”:~士。~主。~皇。~堂。 姓。
含有
“教” 的成语:
经验教训
言传身教
三教九流
变俗易教
伤教败俗
少条失教
遗风余教
纲常名教
奉令承教
明耻教战
明刑弼教
移风崇教
生聚教养
言教身传
教导有方
教亦多术
扑作教刑
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
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