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辩口利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辩口利辞:

拼音:biàn kǒu lì cí
成语简拼:bklc
注音:ㄅㄧㄢˋ ㄎㄡˇ ㄌㄧˋ ㄘㄧ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116291725");
成语繁体:辯口利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伶牙俐齿、辩口利舌
反义词:笨嘴拙舌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能言善辩

成语解释:

辩口:口才好,善于辩论。指能言善辩,伶牙俐齿

成语出处:

汉 班昭《女诫》:“妇言,不必辩口利辞也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辩” 的基本字义:

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:分~(亦作“分辨”)。争~。答~。~白。~驳。~护。~解(jiě)。~论。~士。~证。
含有

“辩” 的成语:

能言巧辩
高谈雄辩
能言善辩
雄辩高谈
雄辞闳辩
雄辩强据
辩口利辞
览闻辩见
辩口利舌
析辩诡辞
能言舌辩
百辞莫辩
百喙难辩
辩才无碍
辩才无阂
百喙莫辩
智足以饰非,辩足以行说
有口难辩
大辩不言
大辩若讷

“口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嘴):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~。 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~。港~。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~。喜峰~。 破裂的地方:~子。
含有

“口” 的成语:

死不开口
统一口径
血盆大口
信口胡言
十字街口
杀人灭口
满口之乎者也
朗朗上口
信口开河
万口一辞
一口三舌
信口雌黄
脱口而出
矢口否认
口腹之累
信口开合
众口一辞
交口赞誉
口角风情
缺口镊子

“利” 的基本字义:

好处,与害弊相对:~弊。~害。~益。~令智昏。兴~除弊。 使顺利、得到好处:~己。~用厚生(充分发挥物的作用,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)。 与愿望相符合:吉~。顺~。 刀口快,针尖锐,与钝相对:~刃。~刀
含有

“利” 的成语:

辩口利舌
乘利席胜
船坚炮利
厚生利用
进利除害
利喙赡辞
利缰名锁
利惹名牵
利时及物
利绾名牵
利灾乐祸
綦溪利跂
乡利倍义
邀名射利
营私罔利
争名竞利
争权攘利
元亨利贞
甲坚兵利
兴利节用

“辞” 的基本字义:

告别:告~。~诀。~行。~世。~别。 不接受,请求离去:~职。~呈。 躲避,推托:不~辛苦。~让。~谢。推~。 解雇:~退。 同词。 优美的语言:~藻。修~。 讲话;告诉:“请~于军”。 文体的一种:~赋。
含有

“辞” 的成语:

奉辞伐罪
理不胜辞
谩辞哗说
遣辞措意
清辞丽句
清辞丽曲
一言半辞
片语只辞
甘言巧辞
甘言好辞
高谈虚辞
清辞妙句
雄辞闳辩
辞穷理尽
辞穷理极
辞简意足
辞简意赅
辞丰意雄
辩口利辞
卑辞厚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