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陈蔡之厄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陈蔡之厄:

拼音:chén cài zhī è
成语繁体:陳蔡之戹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在陈之厄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;指旅途困境

成语解释:

陈蔡: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;厄:灾难。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

成语出处:
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,无上下之交也。”

成语例子:

庐隐《屈伸自如》:“怪不得有陈蔡之厄,周游列国,卒不见用!”
成语故事:
春秋时期,大思想家孔子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,带领弟子数十人周游春秋列国。在楚国受到冷落后,就去陈国及蔡国游说,他们一行走到陈蔡国之间的荒野中发病,只好困在那里,弟子围着孔子而坐,没有粮食。后来他们坚持前行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陈” 的基本字义:

排列,摆设:~列。~兵。 述说:~述。~情。详~。~诉。~说。 旧的,时间久的:~旧。~腐。~醋。推~出新。~~相因。~迹。~皮。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。 中国朝代名,南朝最末的王朝。
含有

“陈” 的成语:

推陈出新
慷慨陈词
陈规陋习
陈谷子烂芝麻
陈词滥调
敬陈管见
陈辞滥调
陈古刺今
陈言肤词
陈言老套
出陈易新
棋布星陈
拾陈蹈故
推陈致新
乏善足陈
朝梁暮陈
陈善闭邪
陈师鞠旅
贯朽粟陈
击钟陈鼎

“蔡” 的基本字义:

野草。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上蔡县、新蔡县一带。 占卜用的大龟:蓍~。 杀,减:“三百里夷,二百里~”。 姓。
含有

“蔡” 的成语:

陈蔡之厄
不待蓍蔡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厄” 的基本字义:

困苦、灾难:~运。~境。 阻塞:阻~。 险要的地方:险~。 木节。 没有肉的骨头。
含有

“厄” 的成语:

年灾月厄
矜贫救厄
抵瑕陷厄
黄杨厄闰
两贤相厄
在陈之厄
阳九之厄
陈蔡之厄
缧绁之厄
乘人之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