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弦而鼓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弦而鼓之:

拼音:xián ér gǔ zhī
注音:ㄒㄧㄢˊ ㄦˊ ㄍㄨˇ ㄓㄧ
成语繁体:絃而皷之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;指演奏

成语解释:

弦:琴弦,装上弦;鼓:弹。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

成语出处:

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:“斫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应。”
英语翻译:set up the string of a musical instrument and play it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弦” 的基本字义:

系在弓背两端的、能发箭的绳状物:弓~。~韦(“弦”指弓弦,韦是兽皮,弦紧皮软,喻性子急缓不同。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,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;后遂用“弦韦”喻朋友的规劝)。~月(农历每月初七、八或二十
含有

“弦” 的成语:

离弦走板
改弦更张
改弦易辙
解弦更张
调弦品竹
改弦易调
改柱张弦
更弦改辙
更弦易辙
豪管哀弦
品竹调弦
破琴绝弦
铁板铜弦
朝歌暮弦
朝歌夜弦
春诵夏弦
繁弦急管
急管繁弦
家弦户诵
佩韦佩弦

“而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同尔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 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
含有

“而” 的成语:

泥而不滓
墙面而立
神而明之
顺非而泽
同年而校
同日而论
望屋而食
无德而称
无胫而来
无胫而至
无胫而走
毋翼而飞
析骨而炊
言而不信
一呵而就
尤而效之
鱼贯而出
鱼烂而亡
韫椟而藏
择地而蹈

“鼓” 的基本字义:

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~乐(yuè)。~角(jiǎo)。大~。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~。石~。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~吹。~噪。 发动,使振作起来:~励。~动。~舞。一~作气。 高起,凸出
含有

“鼓” 的成语:

晨钟暮鼓
扯鼓夺旗
村歌社鼓
鼓吹喧阗
鼓唇咋舌
鼓睛暴眼
鼓舌扬唇
鼓舌摇唇
鼓吻奋爪
鼓吻弄舌
鼓眼努睛
欢呼鼓舞
暮鼓朝钟
收锣罢鼓
掩旗息鼓
一鼓一板
朝钟暮鼓
卷旗息鼓
擂鼓筛锣
抛金弃鼓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