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访贫问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访贫问苦:

拼音:fǎng pín wèn kǔ
成语简拼:fpwk
注音:ㄈㄤˇ ㄆㄧㄣˊ ㄨㄣˋ ㄎㄨˇ
发音:("xxzl.com.4071829331037");
成语繁体:訪貧問苦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反义词:不闻不问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关心贫苦人

成语解释:

访问贫苦的老百姓。

成语出处:

郭寿《迷路记》:“平地春雷响,来了共产党,访贫问苦下了乡,介梅见太阳。”

成语例子:

他已经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样的沉默了,一直同向导闲谈着,问着这一带庄稼,以及那乡下的家庭生活状况,下像一般工作同志访贫问苦那样。
英语翻译:inquire of the poor about their past sufferings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访” 的基本字义:

向人询问,调查:~求(探访寻求)。~员(记者)。搜奇~古。 探问,看望:~视。~问。~晤(探访会晤)。探亲~友。
含有

“访” 的成语:

寻幽访胜
访贫问苦
明察暗访
明查暗访
暗察明访
访论稽古
旁征博访
探奇访胜
搜奇访古
察三访四
串亲访友
谘师访友
织当访婢

“贫” 的基本字义:

穷,收入少,生活困难,与富相对:~穷。~寒。~民。清~。 缺乏,不足:~乏。~血。~瘠。 絮烦可厌:~相(xiàng )。~气(a.絮烦可厌;b.行动态度不大方。气均读轻声)。 僧道谦称:~道。~僧。
含有

“贫” 的成语:

贫穷潦倒
嫌贫爱富
怜贫敬老
恤老怜贫
敬老恤贫
敬老怜贫
访贫问苦
惜老怜贫
贫嘴贱舌
贫嘴薄舌
劫富济贫
济苦怜贫
济寒赈贫
安贫乐道
安富恤贫
欺贫爱富
怜贫惜老
怜贫恤老
安贫守道
安贫乐贱

“问” 的基本字义:

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:询~。~答。~题。~鼎(指图谋夺取政权)。~津。质~。过~。 为表关切而询问:慰~。~候。~长~短。 审讯,追究:审~。~案。唯你是~。 管,干预:概不过~。 向某人或某方面
含有

“问” 的成语:

盘根问底
询根问底
寻根问底
问柳寻花
问安视寝
望闻问切
访贫问苦
勤学好问
质疑问难
寻花问柳
嘘寒问暖
问长问短
问寒问暖
无人问津
求神问卜
三推六问
求田问舍
刨根问底
反躬自问
问安视膳

“苦” 的基本字义:

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,与甘相对:甘~。~胆。~瓜。 感觉难受的:~境。~海(原为佛教用语,后喻很苦的环境)。~闷。含辛茹~。吃~耐劳。~恼。 为某种事所苦:~雨。~旱。~夏。~于(a.对某种情况感到苦脑;
含有

“苦” 的成语:

苦大仇深
济苦怜贫
艰苦朴素
坚苦卓绝
艰难困苦
含辛茹苦
孤苦伶仃
甘瓜苦蒂
分甘共苦
愁眉苦脸
瞑思苦想
劳形苦心
甘苦与共
劳心苦思
伶仃孤苦
愁眉苦眼
分甘同苦
攻苦食俭
孤苦零丁
含辛忍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