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耍嘴皮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耍嘴皮子:

拼音:shuǎ zuǐ pí zi
成语简拼:szpz
注音:ㄕㄨㄚˇ ㄗㄨㄟˇ ㄆㄧˊ ˙ㄗㄧ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近义词:耍舌头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卖弄口才

成语解释:

指光说不做。也指卖弄口才(含贬义)。

成语出处:

傅光明《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》:“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,卖弄搞笑那种作家。”

成语例子:

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现在靠耍弄权术,耍嘴皮子不行了。”
英语翻译:mere empty talk
日语翻译:口先(くちさき)でうまいことを言う。くちざみせんに乗(の)せる
俄语翻译:острить
其他语言:parler avec volubilité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耍” 的基本字义:

游戏:玩~。~笑。 玩弄,戏弄:~弄。~猴。 舞动,施展:~滑。~手艺。~手腕。
含有

“耍” 的成语:

偷懒耍滑
作耍为真
耍花枪
耍滑头
耍两面派
耍贫嘴
耍手腕
耍笔杆子
耍嘴皮子

“嘴” 的基本字义:

口,动物吃食,发音的器官,亦指说话:~巴。~头。~快。~严。~直。~软。~笨。~馋。张~。~甜心苦。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:山~。壶~儿。
含有

“嘴” 的成语:

嘴硬心软
龇牙咧嘴
拙嘴笨舌
有嘴无心
轻嘴薄舌
强嘴硬牙
嘴甜心苦
嘴尖舌头快
咂嘴弄舌
油嘴滑舌
咸嘴淡舌
甜嘴蜜舌
人多嘴杂
七嘴八舌
贫嘴贱舌
贫嘴薄舌
尖嘴猴腮
尖嘴薄舌
调嘴弄舌
打牙犯嘴

“皮” 的基本字义:

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:~毛。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~。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:封~。书~。 表面:地~。 薄片状的东西:豆腐~。 韧性大,不松脆:花生放~了。 不老实,淘气:顽~。 指橡胶:胶~。~球。 姓。
含有

“皮” 的成语:

脱皮掉肉
厚皮老脸
细皮嫩肉
没脸没皮
没皮没脸
皮笑肉不笑
嘻皮笑脸
浮皮潦草
羊质虎皮
涎皮赖脸
小眼薄皮
嬉皮笑脸
舐皮论骨
食肉寝皮
死皮赖脸
皮开肉绽
鸡毛蒜皮
鸡皮鹤发
肤皮潦草
反裘伤皮

“子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~女。~孙。~嗣。~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~。瓜~儿。~实。 动物的卵:鱼~。蚕~。 幼小的,小的:~鸡。~畜。~城。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~弹(dàn )。
含有

“子” 的成语:

马上房子
读书种子
膏梁子弟
将门虎子
翩翩公子
人中狮子
仁义君子
博物君子
大雅君子
断线鹞子
黄帝子孙
犁牛之子
缺口镊子
五尺童子
真龙天子
儿女子语
螟蛉之子
天子门生
入室弟子
风流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