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言归于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言归于好:

拼音:yán guī yú hǎo
成语简拼:ygyh
注音:ㄧㄢˊ ㄍㄨㄟ ㄧㄩˊ ㄏㄠˇ
发音:("xxzl.com.40807034414588");
成语繁体:言歸于好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破镜重圆、重修盟好
反义词:话不投机

成语用法:

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人或组织等之间

成语解释:

言: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;没有实际意义;归于:回到。指重新和好。

成语出处:
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
成语正音:好,不能读作“hào”。
成语辨形:归,不能写作“规”。

成语例子:

郭沫若《再谈郁达夫》:“我们几位老朋友,尽管闹翻过一次,结果还是言归于好了。”
成语故事:
三国时期,曹丕称帝,东吴孙权也想成就帝业就投靠他,曹丕封他为吴王,还想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。孙权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宝与香料。他们约定魏吴信守诺言,言归于好。沈珩不辱使命,回东吴后被封安乡侯
英语翻译:resume friendship
日语翻译:仲直(なかなお)りする,和解(わかい)する
俄语翻译:сновá помирться
其他语言:einen alten Streit beilegen se réconcilier
成语谜语:颂辞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言” 的基本字义:

讲,说:~说。~喻。~道。~欢。~情。~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 说的话:~论。~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~。~语。~简意赅。 汉语的字:五~诗。七~绝句。洋洋万~。 语助词,无义:~归于好
含有

“言” 的成语:

言之有故
以言举人
以言为讳
溢于言外
造言生事
正色直言
直言无讳
直言无隐
逆耳良言
托于空言
托之空言
托诸空言
言有尽而意无穷
正言不讳
直言取祸
一言而定
一言定交
一言订交
一概而言
仗义直言

“归” 的基本字义:

返回,回到本处:~国。~程。~侨。~宁(回娘家看望父母)。~省(xǐng )(回家探亲)。~真反璞。 还给:~还。物~原主。 趋向,去往:~附。众望所~。 合并,或集中于一类,或集中于一地:~并。~功。~咎
含有

“归” 的成语:

宾来如归
鹤归华表
九九归原
旧燕归巢
殊路同归
殊涂同归
原璧归赵
片甲不归
众心归附
江海同归
穷鸟归人
物归旧主
破镜重归
天命有归
游骑无归
桥归桥,路归路
同归殊途
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
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
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

“于” 的基本字义:

介词(a.在,如“生~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~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~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~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~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~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~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
含有

“于” 的成语:

鸣于乔木
退藏于密
心细于发
易于反掌
溢于言外
于心无愧
防祸于未然
难于上青天
难于上天
托于空言
安于磐石
于民润国
亏于一篑
无补于世
切切于心
自投于地
自比于金
芝兰生于深林
形于辞色
移祸于人

“好” 的基本字义:

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,与坏相对:~人。~汉。~歹。~事多磨。 身体康健,疾病消失,生活幸福:您~。安~。 友爱,和睦:友~。相~。 容易:~办。~使。~懂。 完成,完善:办~了。 表示应允、赞成:~!你干得
含有

“好” 的成语:

叶公好龙
好语如珠
琴瑟和好
燕昭好马
好恶同之
好事多妨
兵不逼好
好语似珠
天道好还
好骑者堕
好事多悭
司马称好
好恶殊方
好恶乖方
好恶不愆
黄公好谦
朝中有人好做官
阎王好见,小鬼难当
荷花虽好,也要绿叶扶持
牡丹虽好,也得绿叶扶持